土家族舞蹈研究综述

  摘要:土家族舞蹈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把土家族舞蹈研究成果按整体研究,地区研究和个体研究三类进行分类总结,以促进土家族舞蹈研究。

  关键词:土家族;舞蹈;研究综述

  1957年1月3日土家族被确定为单一民族。在此之后,学者们把土家族作为对象,对其各个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

  舞蹈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可以表现出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一般用音乐伴奏。①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基本属于民间舞,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研究和发掘各少数民族舞蹈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土家族人喜爱歌舞,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土家族舞蹈。

  本文就土家族舞蹈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以促进土家族舞蹈研究,弘扬土家族传统文化。

  一、土家族民间舞蹈整体研究

  对民族民间舞蹈整体研究的相关著作类,有纪兰慰和邱久荣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书中根据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厚今薄古注重现实材料的做法,研究少数民族舞蹈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具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史研究的特色。[1]有关土家族舞蹈研究,在民族基本情况介绍、传统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都会有涉及或是专门介绍,如彭武麟的《中国土家族》、段超《土家族文化史料》、彭英明主编的《土家族文化通志新编》、彭振坤和黄柏权主编的《土家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这些著作简单记录了土家族舞蹈的种类,对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对土家族民间舞蹈整体研究文章方面,有大量学术论文,彭曲、李开沛、李菁、熊晓辉等都有研究成果,陈廷亮等人更是对土家族民间舞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土家族民间舞蹈研究的系列。

  土家族民间舞蹈整体研究大致上有以下方面:

  (一)土家族舞蹈文化

  陈廷亮《析土家族舞蹈中的祭祀风尚--土家族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系列研究之六》,探讨了土家族舞蹈与生存的渴望。陈廷亮、李蕾《土家族舞蹈与山地耕猎文化关系初探--土家族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系列研究之七》,阐述了土家族舞蹈起源于山地耕猎文化,土家族早期的山地耕猎文化通过舞蹈来表现和传播。李开沛《土家族传统舞蹈文化精神探析》,认为土家族舞蹈具有以人为本的生命意识、纯朴的务实精神、强大的包容性三种文化精神并对其进行了分析。邹珺《关于土家族民间舞蹈的文化透视》,从历史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意象两个方面来对土家族的舞蹈文化进行具体的分析。李菁《土家族宗教祭祀舞蹈文化的演变》,对土家族祭祀舞蹈的基本形式、种类以及祭祀舞蹈中所体现的文化进行了简要的叙述。

  (二)土家族舞蹈形象和舞蹈元素

  李菁《土家族民间遗存舞蹈形象的审美特征》,熊晓辉《土家族民间舞蹈形象的文化人类学阐释》,彭曲《土家族舞蹈元素的艺术精神管窥》和《论土家族舞蹈的民俗意蕴--土家族民间遗存舞蹈形象调查与研究》,洪云、冉博仁《浅析土家族的舞蹈服饰》,陈廷亮《土家族舞蹈中的动物仿生学》等。分别探析了土家族遗存舞蹈的美学特征、文化属性、文化整合、价值体现、民俗意蕴、舞蹈服饰以及土家族仿生类舞蹈形成的原因、特点与社会功能。

  (三)土家族舞蹈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焦娜《探析土家族民间舞蹈的历史传承与艺术升华》,以恩施州为例,通过对其舞蹈种类形态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探讨了土家族舞蹈传承和升华的方法。陈廷亮、谭婷《土家族舞蹈审美意识的传承性与变异性》,对土家族舞蹈审美意识的变异、传承及发展趋势都做了分析。李开沛《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土家族传统舞蹈发展研究》和《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土家族传统舞蹈保护研究》,前者通过对民族传统舞蹈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土家族舞蹈发展的困惑进行分析,提出了舞蹈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途径。后者通过对土家族传统舞蹈现状的梳理,提出对其保护的要求及思路方法。

  另外,陈廷亮、安静峰的《土家族舞蹈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土家族民间舞蹈研究之一》,按照土家族的文化生活和风俗习惯把舞蹈分为四类,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艺术特征进行了阐述。

  二、土家族民间舞蹈按地区研究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不同地区的土家族舞蹈之间各有异同。目前按地区来对土家族舞蹈研究成果较多的是湘西土家族。张子伟《湘西土家族毛古斯》一书,对毛古斯舞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但对其舞蹈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没有涉及。

  刘珊珊的《清江中游土家族“撒叶儿嗬”研究--从原生态到舞蹈教材建设》,把清江流域土家族地区的“撒叶儿嗬”作为研究对象。从舞蹈学的角度出发,试图从纵向上对其源、流及教材开发进行探讨;横向上,在土家族文化与其舞蹈形态特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与舞蹈教学法相结合进行“撒叶儿嗬”舞蹈教材建设方法论的初步探索。[2]田珂的硕士论文《湘西龙山土家族摆手舞的当代特征与功能》,通过对舞蹈传统形态与当代形态进行对比,找出两者在舞蹈活动方式、内容、形式及社会功能方面的传承与变异之处,并对其进行文化分析,从而窥探当代社会中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若干规律。[3]

  还有熊晓辉的《湘西土家族舞蹈的人文历史背景》、蒋浩《浅谈巫文化对湘西土家族舞蹈的影响》、唐丽香《试论土家族巫文化对湘西土家族舞蹈的影响》、郭紫燕《湖南土家族舞蹈传承和发展》、张颖《对长阳土家族“巴山舞”深层开发的思考》等,他们从背景、文化、传承、开发等某一方面对舞蹈进行探讨。

  三、土家族民间舞蹈个体研究

  一些舞蹈是只要是土家族地区就会有。对这些舞蹈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胡世春、萧国松、戴曾群主编的《土家族撒尔嗬》等著作。本书分成撒叶儿嗬分布、介绍、研究、传承人四个部分对其进行梳理,其中以介绍为重点,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舞蹈语汇、音乐曲谱、歌词进行详细地收集和介绍。

  另外还有彭曲《土家族摆手舞蹈的礼俗精神》、李伟《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生态与生态传承》、康冬宁和彭曼的《土家族舞蹈“肉莲花”的艺术价值探析》、宋瑞江和丁客芹的《毛古斯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王松《对土家族“毛古斯”舞蹈传承与发展的探讨》等文章。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的一些硕士论文,有李芹的《寻真之旅:土家族的承认与摆手舞发掘》,以来凤县舍米湖村为田野调查点,论述了摆手舞的意义并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表征、坐实的土家族的在。付静《土家族摆手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基于来凤县舍米湖村的实证研究》,以来凤县舍米湖村的摆手舞为调查内容,土家摆手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为重点,探讨了摆手舞的由来,对其进行了分类,阐述了摆手文化与土家族信仰体系、社会结构及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摆手舞的现状,提出了摆手舞传承与保护的看法。焦娜《土家族“八宝铜铃舞”研究》,以土家族梯玛仪式中的八宝铜铃舞为研究主体,从纵向和横向上探讨和分析了八宝铜铃舞的起源、流传、当代发展以及形态特征、内在含义,从整体性的宏观视野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刘楠楠《试论土家族摆手舞形态流传与发展》和李君的《土家族摆手舞衍化形态的研究》都是以摆手舞的形态为研究对象,他们结构大体相同,研究目的不同。前者重在勾勒其舞蹈全貌,后者从教学和创作的角度,提出摆手舞当前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更好的根据传统摆手舞形态进行运用与创作。

  小结

  由于专业研究视角、关注切入点和研究方法等不同,对土家族民间舞蹈的某些方面特别是从舞蹈学的角度都有深入分析和探讨。从总体上看,单就土家族舞蹈汇编成书的较少,对个体研究成书的较多,对土家族舞蹈的研究中,从整体上概括研究的较多,对个体研究的较少。对不同地区的同一舞蹈的个案研究又比对舞蹈个体研究的少。

  无论是整体研究、地区还是个体研究,这三类都是围绕土家摆手舞、毛古斯、跳丧舞撒尔嗬等整个土家族地区广泛流行的舞蹈来进行研究。对少数土家族地区独有的舞蹈关注度较少。

  在对土家族舞蹈的研究中,开始注重对其保护与传承的研究,但主要是把少数民族舞蹈归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上进行保护传承的对策性研究的较多,把少数民族舞蹈单列出来进行保护传承研究的较少。

  近年来对舞蹈本体的研究较少。在对舞蹈本体研究中,针对舞蹈的某一方面研究较多,从整体上对舞蹈进行系统研究的较少。同一民族,由于分布地区不同,其舞蹈也有差异,然而学界对同一民族具有差异性的舞蹈研究较少。

  因此,我们期望学术界能够单就土家族舞蹈汇编成册,让人们系统全面的了解土家族舞蹈。另外,拓展土家族舞蹈研究新领域,关注土家族具有差异性的舞蹈个体,针对舞蹈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弘扬土家族舞蹈文化。

  注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447.

  参考文献:

  [1]纪兰慰,邱久荣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15.

  [2]刘珊珊.清江中游土家族“撒叶儿嗬”研究--从原生态到舞蹈教材建设[D].中央民族大学,2007.

  [3]田珂.湘西龙山土家族摆手舞的当代特征与功能[D].上海师范大学,2010.

  瞿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