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包头市地名的语言人文性

  摘要:地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宝藏,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对包头地名进行了研究,运用了应用语言学中语言人文性理论,在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纵深及文化融合等方面,对包头地名的语言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还探讨研究了包头地名的命名原则和规律。

  关键词:包头地名;结构特征;命名规律

  地名作为专有名词,用一个词或词组表示每一个地理名称,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语言符号,属于语言学中词汇学研究的范畴。地名本身不是典型的自然地理现象,而是与文化语言相关的内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宝藏。

  本文将包头市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包头历史悠久,山川险要,素有“水旱码头”之称,衍生了独具魅力的草原文化和黄河文化。

  尽管包头的地理历史地位如此重要,但前人对包头地名的系统研究少之又少。大多都是只从蒙古语译音角度来研究考证,但对于包头市地名通过汉语的词汇四常态的分析还是个空白。

  本文研究的目标在于从语言学角度对包头地名做一个深入的发掘,填补包头地名在语言学研究上的空白。最后通过对包头地名的研究,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一.包头市地名的语言特征分析

  地名是汉语词汇中的专有名词,位、音、形、义,通常称为地名构成和表现形式上的四常态。本章对包头市行政区划地名进行分类整理,从语音、结构形式、用词及构词法等多个角度,对这些地名进行全面分析。

  (一)包头地名的语音特征

  从音节的构成情况来看,地名可分为单音词、双音词和多音词。古代地名中的单音词比较常见,秦汉以后,汉语合成词才逐渐增多。地名向双音节化发展与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有关,多音节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这在地名中的表现也是十分突出的。

  1.音节构成

  包头地名在音节构成上分以下几类:

  (1):双音节地名。例如:

  春光、振华、青云、草原、五一等。

  (2):三音节地名。例如:

  二道巷、两眼井、兴旺街、官井梁、小东巷等。

  (3):四音节地名。例如:

  大仙庙梁、西营盘梁、久长城巷、新太店巷、吉忽伦图等。

  (4):五音节地名。例如:

  南门外大街、杨圪楞第二、上沃土壕村、赵家营子村、银匠窑子村等。

  (5):六音节地名。例如:

  卜尔汉图嘎查、呼得木林大街等。

  从音节数目归纳来看。包头市地名中的三音节、四音节地名占主要地位,双音节和五音节地名其次。之所以与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主导不同,主要在于包头市自古以来属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因此很多地名是蒙语音译过来的。又因包头市曾有过历史上人口迁徙,很多从山西走西口而来的中原人,把晋方言也带到了这里,所以地名中也有不少是晋方言中的特色词汇。

  2.平仄搭配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平仄是声调的搭配,正因为汉语讲究平仄相间,所以说出来抑扬顿挫,悦耳动听,更方便称说和记忆。

  2.1双音节平仄配合情况:

  双平声:春光、青云、光明、长征、晨光等。

  前平后仄:兴胜、新胜、油坊、官将、兰桂等。

  前仄后平:振华、五一、育才、育新、武家等。

  双仄声:口岸、土建、厂汉、唢呐、大北等。

  包头地名就双音节平仄上看,以双平声和平仄相间为常见,仄声相连较少。

  2.2三音节平仄配合情况:

  三音节地名已仄声相连占多数,平仄相间的种类也比较常见。

  平声相连:红星沟、东官房、毛七来、边墙壕等。

  仄声相连:胜利路、二道巷、两眼井、吕祖庙、绍卜亥等。

  平仄相间可分为几种情况,如:

  平平仄:和平路、阿都赖、黑麻板、公忽洞、爬榆树等

  仄仄平:色气湾等。

  平仄仄:十字巷、文曲巷、园子巷、杨圪塄、甲尔坝等。

  仄平平:菜园街、瓦窑沟、北沙梁等。

  仄平仄:小东巷、矿机巷、土合气、幸福路、塞音道等。

  平仄平:官井梁、忠义和、黄土渠、壕赖沟、莎木佳等。

  2.3四音节平仄配合情况

  四音节地名以平声相连和平仄相间为主,仄声相连仅是极少数。

  平声相连:西营盘梁、东营盘梁、曹家营村、高油房村、吉忽伦图等。

  仄声相连:大水卜洞等。

  平仄相间:复圣明巷、三官庙巷、银匠窑子、大巴拉盖、武银福村等。

  2.4五音节和六音节平仄配合情况

  五音节和六音节地名没有仄声相连的情况,有极少数平声相连的地名音节,主要是平仄相间。

  平声相连:毛其来一街、毛其来三街等。

  平仄相间:上沃土壕村、银匠窑子村、卜尔汉图嘎查、呼得木林大街等。

  (二)包头地名的结构特征分析

  从地理地名学角度来分析,地名通常是由通名和专名两部分组成的。当前使用的现代汉语标准地名,大体上属于“专名定位、通名定类”的情况。通名标志着人们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分类,也体现着行政管理的区划层级等方面,专名的形成则和人们对该地域的最初认识有关,体现着丰富多样的“得名之由”。

  包头的地名,主要可以分为“专名”形式和“专名+通名”形式两种类型。“专名形式”的地名,例如:春光、振华、青云等;“专名+通名”形式的地名,如:二道巷、官井梁、瓦窑沟、八音赛汉嘎查等。

  1.包头地名中的通名用词整理

  包头市由中部山岳地带、山北高原草地和山南平原三部分组成,并有黄河流经,使得包头的地名中的通名也是丰富多彩的。

  1.1表示地形类通名

  梁:中间隆起形成长条的形状。如:西营盘梁、官井梁等。

  西脑包:一种形成山前阶地和平原的砂砾。如:哈业脑包、柴脑包等。

  圪洞:较深的坑如:南圪洞第一等。

  圪楞:田埂;土埂如:杨圪楞第一等。

  壕:壕沟。如:沃兔壕、边墙壕等。

  圪旦、圪堵、圪堆、圪台、圪岱、圪卜、圪梁、圪臭等受晋方言影响的地形类通名。

  如:山羊圪堵、花圪台、朱尔圪岱等。

  坪:平坦的场地。如:井坪第三。

  其它如:毛岱、甲尔坝、西河楞、东山畔等。

  1.2表示水文类通名:

  水卜洞:水坑。如:大水卜洞。

  井:两眼井、臭水井等。

  忽洞:蒙语译音,意为“水井”。公忽洞、西毛忽洞等。

  沟:壕赖沟、瓦窑沟、忽鸡沟、神水沟等。

  渠:水沟。如:黄土渠、白洞渠等。

  湾:西井湾、八里湾等。

  河:东河、三道河等。

  淖:泥沼。如:柳树淖、明沙淖等。

  海子:张二海子、盐海子等。

  滩:母号滩、黄花滩等。

  其他如:黄草洼、圪洞堰等。

  1.3表示人文类通名

  1.3.1表示城区街巷聚落的通名用字:

  路:和平路、青山路等。

  街:通顺街、兴旺街、福义街等。

  道:赛音道、丰产道、二道巷等。

  巷:矿机巷、久长城巷、新太店巷等。

  营或营子:公盖营、王庆营等。

  村:沙尔沁一村等。

  社区:光辉社区等。

  镇:青福镇、兴胜镇等。

  嘎查(蒙古语的行政村):白彦淖尔嘎查、哈拉乌素嘎查等。

  库伦(蒙语译为“旗”):公布库仑、板定库仑等。

  家地、官地:曹家地、北官地等。

  其他如:卜尔汉图、哈业胡同、上茅庵、双龙镇等。

  1.3.2人工建筑地物的通名包括宗教类建筑物通名和一般人工建筑物通名。

  宗教类如:财神庙、美岱召、马王庙、石人塔等。

  一般人工建筑物名如:丰备仓、东官房、哈德门等。

  1.3.3反映手工业生产、商业活动的通名用字有:

  窑子、尧:留宝窑子、背锅窑子、将军尧等。

  铺:笸箩铺、老窝铺、香桂铺等。

  店:庆龙店、万和店等。

  房:赵碾房、黄磨房等。

  2.包头地名中的专名用词特征分析

  包头地名的专名用词,从词性来看,主要有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其中以名词为最多。

  (1)名词作专名:黄土(渠)、马号(巷)、银匠(窑子)等。

  (2)形容词作专名:和平(路)、新(城)、富强(路)等。

  (3)动词作专名:解放(路)、迎宾(路)等。

  3.包头地名的构词法

  构词法主要是从语法角度对地名语词个体的结构关系进行分析。包头地名主要分为单纯词地名、合成词地名和词组地名。

  3.1单纯词地名

  单纯词地名是指只有一个语素构成的地名。从现在的行政规划区来看,包头没有单音节单纯词地名,但是存在极少量的双音节单纯词地名,例如:唢呐。

  3.2合成词地名

  合成词地名又可以分为复合式地名(由两个词根语素构成的多音词)和附加式地名(由词缀语素和词根语素组成)。

  (1)偏正型:首先是武家、冯湾、吴坝都属于这类。其次还有:东河、新村、新营、油坊、香房等。

  (2)联合型:和平、团结、科教、联合等。

  (3)动宾型:育才、振华、支农等。

  (4)主谓型:前进等。

  (5)并列型:沼潭等。

  (6)附加式:

  前缀+词根:圪臭等(“圪”属晋方言,此处无意义)

  词根+后缀:河子、海子、文化等。

  3.3词组地名

  在“专名+通名”的结构形式中。通名都是名词,凡是带通名的地名其语法结构基本都是偏正关系,只是修饰层次不同。下文着重对专名部分进行研究。

  有些地名的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复杂化,扩展成为词组地名。

  (1)偏正式:黄草洼、木头湖、壮丁营、柳树淖、缸房营等。

  (2)数量式:三岔口、八里湾、五台营、二座茅庵等。

  (3)并列式:曹家营村、武乡县等。

  (4)附加式:先明窑子、银匠窑子等。

  三.包头地名的命名原则和规律

  1.与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密切相关,如石门障、边墙、麻池、昭君坟等地名,记录了战国以来包头地区的政治变革和军事活动。

  2.记录明代阿拉坦汗蒙古族部落驻牧土默特,招收汉族农民和手工业者,发展板升农业、弘扬藏传佛教的历史。其中涉及宗教传播的,以庙宇塔寺、宗教职业命名地名。如协力气、巧尔气、美岱召、沙兵崖等;涉及房屋建造的,有板升气、公积坂、黑麻板等;涉及蒙古部落人名的,有塔尔拜、温布、阿布盖、公布等;涉及手工业的,有蒙圪气(银匠)、祝拉沁(画匠)等;而由军事营堡演变为村名,则有众多的营子等。

  3.与晋陕农民清代的“走西口”活动密切相关。

  地名以“走西口”人原籍命名者,如崞县营子、繁峙营子、陕西窑子、保德州壕等;

  以“走西口”人姓氏、名字命名的,如曹家营子、张二海子等;

  反映移民初期手工业的发展,以定居者从事职业命名者,如糟牛营子、高油房、斗铺、碾房等;

  反映移民垦殖等情况,地名有牛犋、茅庵、伙盘、板申等;

  反映商业的繁荣和发展,以商号名命名地名,如万和永、大德恒、仁义昌等。

  4.反映原始生态环境,以山川河流地貌命名地名。如公山湾、纳林沟、春坤山等。

  5.以动植物命名地名,如狸猫渠、蛤蟆沟、马莲壕、席麻塔等。

  6.以纯蒙古语命名,数量极多。如白云鄂博、板申图等;也有蒙汉合璧地名,反映了民族间的相互交融。如阿善沟门、高家脑包等;同一个意思的地名,既有蒙古语的,也有汉语的,如枳机滩、枳机壕与点力素太,乌兰忽洞与红泥井等。

  7.以汉语方言命名地名,如赵家圪梁、坝根底、锅底卜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8.以井和泉水命名地名,反映了命名初期人们的生活用水情况。如三眼井、捣拉忽洞、新宝力格等。

  9.以人物身体特征命名,如朱尔圪岱、哈只盖尔、毛其来等。

  10.以职官命名,反映了当时地方军政任职情况,如梅林营子、白灵淖尔等。

  此外,还有许多以地形特征命名的地名,更是丰富多彩,如壕、脑包、河塄、口子等,不胜枚举。

  这些形形色色的地名,不仅体现出包头地名存在形式的多样性,其背后又蕴含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内容,反映出一村一地独特地理特征的同时,又透露和传递出强烈的历史文化信息,对研究当地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结语

  地名具有众多的功能,它是国家进行行政管理,人类进行社交的工具,是第一时间的地理坐标,它也是一本百科全书,丰富多彩的文化精髓就潜藏在地名之中。

  本文针对包头市地名的所做研究尚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尽管已尽可能查找资料,并进行了从语言学角度的详细分析,但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继续补充。

  参考文献

  [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8

  [2]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12

  [3]谭汝为.天津地名文化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南开语言学刊,2005,第1期

  [4]郭锦桴.地名的语言分析[J].汉语学习,1991(3)

  [5]申小龙.汉语言文化特征探析[J].学习与探索.1988(3)

  [6]谭汝为.天津地名文化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南开语言学刊.2005(1)

  [7]王维平.蒙古语地名结构及其含义的探讨[J].1980.9

  [8]张瑜.内蒙古宗教地名语言文化特征研究[D].2009.6

  [9]鲁青.内蒙古地名简述[J].

  [10]李俊义,李树新.简述内蒙古地名的研究现状[J].赤峰学院学报.2011.1

  [11]李俊义.内蒙古盟旗名称小考-包头[J].西部资源.2011

  何雨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