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

  【摘要】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代谢异常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在临床治疗上比较顽固,一般情况下患者无明显不适,但多发于女性面部,对患者的生活及精神带来痛苦。该病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本文就黄褐斑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做一些阐述归纳。

  【关键词】黄褐斑;病因;发病机制

  面部的黄色色素沉着斑称为黄褐斑,中医称面尘、学肝斑、蝴蝶斑、黧黑皯黯、黧黑斑、面皯等。皮损为淡黄褐色、暗褐色或深咖啡色斑,深浅不定,斑片形状不一。典型皮疹位于颧骨的突出部和前额,偶有发生于前臂,色斑边缘清楚或呈弥漫性。此病大多数患者的无自觉症状,个别患者有轻微不适感。对于这种顽固的皮肤病,了解其发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尤为重要。

  1内分泌因素

  黄褐斑大多数为女性患者,从青春期到绝经期妇女均可发生,大多使自孕期3-5个月,有些在分娩后来月经时能够逐渐消退,这可能与内分泌的功能紊乱、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失衡有密切关系,女性体内雌孕激素、促黑素细胞激素等激素水平的增加可明显使皮肤色素的加深。临床相关实验表明黄褐斑与性激素水平有关,在月经期间通过调节气血,改善血液的循环,能够有效的调整患者内分泌,调节色素代谢。有学者研究发现女性的黄褐斑在月经周期的第9天到第11天检测血清LH、FSH、E?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异。Hasan等发现于月经周期的第5、第7、第11天分别对女性黄褐斑患者的血清LH、FSH、PRL、E2-17B水平进行检测,发现LH在第9天时高于正常对照,FSH在第七天时高于正常对照,PRL在第9天时低于正常对照,E2-17B于第5、第7、第9天均高于对照,在月经周期的第17天、第19天、第21天检测发现与对照无差异。由此可以说明黄褐斑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

  黑色素细胞是一种皮肤里的特殊的细胞,它产生黑色素,传递给周围的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停留在这些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核上起保护作用,防止染色体受到光线辐射受损。在正常人体表皮中,一个黑色素细胞大约可以顾及40个角质形成细胞,称为表皮的黑色素形成单位。皮肤的颜色来自于角质形成细胞内存储的黑色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垂体间叶分泌的促黑色素激素等通过提高血清铜离子浓度而使酪氨酸酶活性增强,黑色素形成增多。其中酪氨酸酶是合成黑色素的关键酶,其在黑色素细胞中能够将多巴胺氧化成多巴醌,再氧化成一些中间产物最后合成黑色素,酪氨酸的活性与黄褐斑的形成绝对相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垂体间叶分泌的促黑色素激素(MSH),通过提高血清当中铜离子的浓度而使酪氨酸酶的活性相应增强,也会导致黑色素形成变多。硫氢基(-SH)通过与酪氨酸酶中的铜离子相结合,使得酪氨酸酶失活,导致色素形成减少。肾上腺素、肾素、乙酰胆碱、5 一羟色胺和松果体及其周围神经组织形成的麦拉唐宁(melatonin)褪黑素是一种能使黑色素颗粒聚集在核周围的抑制因子。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MSH和麦拉唐宁处在一个生理相对平衡的状态, 但是在黄褐斑患者的体内二者失衡。妇女的妊娠期、月经周期的紊乱、性生活的不和谐以及精神上的压抑等比较容易造成体内雌激素发生改变, 雌激素有解除谷胱甘肽或- SH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通过这种抑制作用也使黑色素增加。另有学者研究发现,妊娠期的妇女会更容易发生黄褐斑,这可能是因为黑色素细胞的刺激激素,使得雌激素和孕激素发生了紊乱,这就导致了黑色素生成增多。

  2 黄褐斑与紫外线

  黄褐斑多在夏季日晒后诱发或加重,说明日光是以促发因素,因此紫外线照射也被认为是引起黄褐斑的重要原因。波长在320~400纳米的紫外线又叫长波紫外线。该波段的紫外线生物作用较弱,但它对人体照射后使皮肤变黑,皮肤有明显的色素沉着作用,这就是紫外线的黑斑作用。该波段的紫外线可强烈地刺激皮肤,使皮肤新陈代谢加快、皮肤生长力加强和使皮肤加厚。紫外线能够产生一种活性氧化物,这种氧化物会引发氧化应激,而氧化应激在紫外线辐射的生物效应中发生作用,这样就会导致一旦皮肤在日光下暴露因为氧化应激的原因而产生损伤,从而引发黑素的生成。

  紫外线及同类光波是一种能让被照射部位的黑素细胞增殖的外源性刺激, 大量的日光照射可以肯定病情将会加重,特别是在面颊部。因此避免日光及类似光波照射或者应用遮光剂对于黄褐斑患者尤其重要。

  3 黄褐斑与遗传因素

  黄褐斑在女性群体中较多见,但有10%的患者为男性患者,研究认为男性黄褐斑遗传是主要病因之一,尚见到单卵双卵胞胎姐妹成年后同患病者,故本病可能与遗传素质亦有关系。另有学者研究表明黄褐斑的发病几率在不同人种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白色人种的发病率明显低于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而且许多研究统计资料也显示黄褐斑患病具有明显的家族相关性,半数以上的黄褐斑患者具有同样家族史。

  4 黄褐斑与其他因素

  黄褐斑还可能与微量元素海量的异常;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服用药物,例如长期应用氯丙嗪、苯妥英可诱发黄褐斑样皮损,口服安体舒通也可以诱发黄褐斑;某些慢性疾病如女性生殖器疾病和月经失调、痛经、子宫附件炎、不孕症等,肝脏疾病、慢性乙醇中毒、内脏肿瘤、结核病等患者也常发生;化妆品的不当使用等有关。

  参考文献

  [1]周潇.中医调经治疗黄褐斑60例[J].光明中医,2010,25(8):1394-1395.

  [2]林新瑜,周光平,李利.女性黄褐斑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检测[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7,(5):285-287.

  [3]张海霞,梁乃龙.黄褐斑与酪氨酸酶活性的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9):99-100.

  [4] 白艳秋,田静.黄褐斑病因病机述要[J].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43- 2244.

  郑毅 柳曦光 高萌 李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