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血证论》对肛肠科的学术贡献

  【摘 要】探《血证论》是《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之一,由晚清著名医学家唐宗海所著,成书于1884年,是古代著名的医论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血证治疗的专著。《血证论》总共分为八卷,主要记载了各种血证的病因与病机、用药宜忌、辨证论治等有关血证的论述。本文主要以《血证论》中的第五卷关于瘀血与痔疮的病因与治疗进行研究。

  【关键词】《血证论》;肛肠科;学术贡献

  《血证论》是晚清医学家唐宗海所著《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之一,主要记载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人体发生血证的病因与治疗。唐宗海认为血证的发生不仅与人的脏腑有一定的联系,还关系着人身气机运行、瘀血阴滞等。《血证论》对血证的各种发病病因与病机、用药宜忌以及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通用治血证的治血四法,即消瘀、止血、补血、宁血。《血证论》将血证分为两类,一类是血液溢于体外,另一类是各种瘀血等[1]。

  1 痔疮的病理实质分析

  关于痔疮的病理中医与西医有着不同的看法,中医学认为人的脏腑有病,就可能引发肛门病变,而肛门的生理功能依赖于肺、脾、肝、肾等功能。《血证论》中记载痔疮的病理实质是由于人体气血不畅导致血脉瘀阻、经络阻滞,这是痔疮发病的基本病机。

  肛门位于人体盆底部,当肛门周围组织出现大量的高度迂曲扩张的静脉,引起肛门局部血管充血,部分血管内有血栓形成,导致组织水肿、血液瘀滞等现象,称之为痔疮。痔疮的形成可以影响人体局部分出现血液淤滞现象,导使人体形成瘀血与痔疮之间的恶性循环,出现肿痛或者出血等发病症状。《血证论》中记载肛肠病的发病大多数是由于人体气血不畅,导致人体经络阻滞、血脉不通、湿热下注所引起的,所以《血证论》中提出治疗肛肠疾病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2]。同时《血证论》指出关于人体淤血与痔疮的恶性循环可以采取以祛瘀为先,痔疮自止的方法。根据现代临床经验得到,一般患有外痔的患者常常伴有内痔,容易发生肛缘水肿、术后疼痛等症状,其发病病因大多是由于人体气血凝滞、瘀而不通、血脉瘀阻所致。其治疗方法主要以祛瘀为主,瘀除痛自止,痔疮则可以自然消失。所以针对痔疮的治疗,以祛瘀血为本,采用标本兼治的治疗方法,可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2 血证有内外伤之别

  唐宗海认为人体血的生理功能与运行可以从人体的阴阳气血而论,他认为人体的气与血是相互联系的。所谓阴阳是指气血,气生于血,血生于气,人体的阳气与阴血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故人体的阴盛阳衰、气血混乱并不是出血的主要因素。所谓外伤出血是由于人跌到、刀伤等外部环境所致。而内伤出血大多数是出于偏阳、偏阴之病气,也可以说内伤出血在于人体的阴阳失衡、气血混乱所致。无论是外伤出血还是内伤出血,在治疗时针对出血的原则都必须首先进行止血,然而由于外伤出血与内伤出血的发病原因不同,所以在外伤出血上采用以外敷或内服止血药为主,而内伤出血则以治本为主,即根据内伤出血的发病病因进行治疗,达到根本治疗的效果[3]。

  3 瘀血化脓的观点

  《血证论》中所记载关于瘀血化脓的学术观点,在现代肛肠科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可以说《血证论》中关于“化脓学说”对现代中医发展具有一定的贡献。《黄帝内经》灵枢痈疽篇中指出当人体寒气过盛郁久化热,热毒盛积熏蒸,可以使人体肌肉腐烂,肌肉腐烂之后化为脓液,而脓液排不出体外,就会使人体筋膜腐烂,从而伤及人体的骨骼,使骨骼随之受损。如果痈肿的位置不在人体骨节空隙之间,致使热毒无法向外排出,煎熬血液可以使骨节枯竭,使人体的筋骨由于获得不到营养,导致人体经脉崩溃出现腐烂现象,由此引出热毒伤及人体五脏现象,而由于人体五脏受损,故而会出现人死亡现象。《血证论》关于外伤化脓是由于“血凝不散,为气所蒸”所致,故而提出“瘀血化脓”的学术观点。由此可以看出《血证论》关于瘀血化脓的病理研究对现代瘀血化脓在肛肠科临床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4]。

  4 肛肠科急诊治疗原理

  《血证论》对现代肛肠科急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比如在现实生活中,肛门直肠外伤通常都是现代肛肠科重危病症之一,而《血证论》中提出的肛肠科临床表现以及辩证治疗方法,丰富了现代肛肠科急诊治疗的临床治疗经验与理论知识。《血证论》指出关于肛肠科急症治疗,主要采取行血与补气,调整人体由于急症引起的气血混乱、阴阳失调以及经络受损的现象。行血用以防止祛除淤血留下弊端,补气可以使人摄血归经,有利于人体的气血调理与阴阳平衡。

  《血证论》作为我国第一部关于血证的医学专著,对血证的研究颇多且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现代肛肠科的临床经验与学术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贡献,为治疗血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值得当代肛肠同仁学习与深入探讨[5]。

  参考文献

  [1]谢敏,何芳,袁绚丽.《血证论》对肛肠科的学术贡献[J].铜仁职业技术学学院学报,2009,7(5):27-30.

  [2]田茂林,吴周选,商群献.《血证论》对肛肠科的学术贡献[J].中医杂志,2011,52(15):135-139.

  [3]刘良彬.《外科正宗》对肛肠疾患的学术贡献[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33(125)114-116.

  [4]苑士利.自拟熏洗方对肛肠术后创面愈合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223(133):188-190.

  [5]刘伟,周铭心,吕光耀.《血证论》与当代血液病血证药物功效的比较研究[J].新疆中医药,2009,333(120):155-159.

  华明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