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疮一号治疗湿热浸淫型急性湿疮80例临床观察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湿疮一号对于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湿疹患者共80例的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患者接受湿疮一号治疗后均有明显好转,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76/80)。结论:对湿热浸淫型湿疮患者应用湿疮一号进行治疗,有确切疗效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湿疮一号;湿热浸淫;湿疮

  湿疮又名浸淫疮,西医称湿疹。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属于炎症性皮肤反应。湿疮是累及真皮及表皮的多形性炎症疾病。其病因复杂且临床表现多样,可分为急性湿疮、亚急性湿疮、慢性湿疮。急性湿疮以红斑、瘙痒和水疱形成为特征;慢性湿疮以瘙痒、苔藓样变为特征。组织学特征为表皮细胞间水肿,伴有不同程度的棘层肥厚及浅表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浸润。本病可有许多外源性和内源性因素单独作用或共同作用引起。急性湿疹常自觉瘙痒剧烈,搔抓、热肥皂水烫洗、饮酒、辛辣食物均可使皮损加重,瘙痒加剧,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湿热浸淫型表现包括发病时间短,皮损面积大,色红灼热,丘疱疹密集,瘙痒剧烈,抓破滋水淋漓,浸淫成片等特点。此证型临床极为常见,如何对该病型进行有效的根治是临床上一直在研究的问题。我科自2011年开始使用湿疮一号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门诊2012~2013年收治的80例湿热浸淫型湿疮患者,其中男45例,女35例;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要高,其中最小年龄为12岁,年龄最大为70岁;在本次研究对象年龄阶段来看,中青年出现湿疮的概率相对较高,占所有患者的60%(48/80),而老年患者出现湿疮的概率则较低,仅占所有患者的15%(12/80)。

  1.2 治疗方法

  采用自拟方湿疮一号内服,药物为免煎冲剂(天江药业),自拟方湿疹一号:胆 草(6g/袋)、黄 芩(10g/袋)、苦参(10g/袋)、公英(15g/袋)、连翘(10g/袋)生 地(10g/袋)、丹 皮(6g/袋)、土茯苓(15g/袋)、马齿苋(15g/袋)、茵陈(10g/袋、)车前子(15g/袋)、地肤子(10g/袋)、白藓皮(10g/袋)、生甘草(5g/袋)以上诸药,各 1 袋。服药方法:用 200ml 温开水冲服,早晚各100ml,饭后半小时口服。以一个月作为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主要以《中医皮肤科病症诊断疗效标注》为标准,参考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①痊愈:皮损全部消退,症状消失,积分值治疗前后减少≥95%。

  ②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95%%积分值治疗前后减少≥70%。

  ③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有所改善,70%%积分值治疗前后减少≥50%。

  ④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未见减轻或反见恶化,积分值治疗前后减少不足50%。

  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2 疗效

  患者服用湿疮一号一个月后觉有明显好转,患者临床痊愈率为80%(64/80),显效率为15%(12/80),无效率为15%(4/80)

  3 讨论

  3.1 发病机理

  从发病机理上看,湿疹主要是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患者可能具有一定的素质,后者受遗传因素支配,故在特定的人中发生,但又受健康情况及环境等条件的影响,例如患者有时不能耐受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无害刺激如某些食物可使湿疹加重。患者的敏感性很强,斑贴试验时可对许多物质发生阳性反应;除去某些致敏因子,湿疹病变不会很快消失;但也有的患者通过加强锻炼、改变环境等使机体的反应性发生变化,再接受以往诱发湿疹的各种刺激,可不再发生湿疹。这些都说明其发病机理的复杂性[1]。赵炳南[2]教授认为湿疮是内在的湿热与湿热外邪相搏结。朱仁康[3]先生认为湿疮病因以内因为主,不外乎湿、热、风三方面。王玉玺[4]老师认为湿疮发病多由于湿、火。就外因而论天气炎热、气候潮湿,尤以夏秋季节郁闷熏蒸最适宜湿热合邪构成致病因素侵犯人体。

  3.2 方剂

  自拟方湿疮一号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方要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疮,其中胆草清热泻肝,黄芩、白鲜皮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苦参清热燥湿,土茯苓、马齿苋、公英、连翘清热解毒,生地清热生津,丹皮清热凉血,茵陈清热利湿,地肤子清热利水,车前子利水通淋、渗湿止泻。经临床验证,湿疮一号药性平缓,清热祛湿而不伤阴。对于湿热浸淫型急性湿疹的治疗具有起效快、疗效佳、毒性小的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二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2]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朱仁康.湿疹证治[J].中医杂志,1986.

  [4]阎景东,王玉玺(指导)王玉玺教授治疗湿疹的经验[J].中医药信息,2005.

  高萌 刘瑛琦 郑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