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我国单独设立亲权制度的思考:在身份权日渐演变的现代民法中,亲权仍保留着一定的传统地位和现实价值,对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保护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单独设立亲权制度。在亲权的构建上,我国港澳台地区、大陆法系国家及英美法系国家的立法不尽相同。通过学习和借鉴不同法系亲权制度的相关立法,对我国单独设立亲权制度予以一定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亲权;亲权制度;人身财产权利;监护
我国目前在民事立法中,采取了亲权与监护不加区分的做法,将亲权制度的内容加入到监护制度中,内容不够明确、具体,缺乏可操作性,使得父母亲权及未成年子女的合法利益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障,侵权事件屡屡发生,本文对我国亲权现状及国外法的立法进行分析,主张在我国建立亲权制度。
一、亲权的概念
亲子关系在外国法中称为“亲权”,是父母对子女基于身份关系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对于亲权概念的界定,一种观点认为:“亲权是指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人身和财产方面的管教和保护的权利义务”。另一种观点认为:“父母保护、教养未成年子女之权利义务,谓之亲权”。第三种定义为:“亲权在近代立法,谓以教养保护未成年子女为中心之职能,不仅为权利,同时是义务”。亲权是一种身份权,它是基于父母子女的关系而产生的,它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权利人不可以任意放弃。现代各国大多规定了亲权制度,以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人身、财产权利。我国虽未单独设立亲权制度,但在婚姻法中规定了有关亲权的内容。
二、我国当前的立法状况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广义的监护模式,又称为“大监护”,即没有将亲权和监护分离。我国未成年人采用监护人行使监护职责的方式,毋庸置疑,这些规定在我国社会生活实践中对协调和促进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维护未成年子女的利益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规定过于概括、抽象,权利义务要求极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再加上我国现行民事法律体系将亲权内容纳入监护制度中,没有严格区分,这样就容易给我国的法律理论和司法实践带来混乱。所以,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确立亲权制度在我国民法中的应有地位是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三、我国亲权制度构建的设想
1、名称上采纳亲权的概念
亲权概念的采纳,是建立亲权制度的逻辑起点。笔者认为,使用亲权概念,不仅可以把父母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教养从监护制度中分立出来,从而形成亲权与父母之外的其他人队未成年人的既相互分离,又相互衔接的逻辑体系。还可以使我国现行法中有关亲权的内容有所依归,从而可以进一步的完善我国的亲子法律关系,建立起适合我国发展需要的亲子制度。
2、在体例上明确区分亲权和监护,以监护制度作为亲权制度的补充。
亲权和监护尽管在权利主体,权利内容上都有一些相重合的内容,但这是两种不同的制度,自成体系,如果非要将两者糅合成一个制度来进行规范,势必会损害立法的科学性,妨碍这两种制度各自依其内在要求的发展完善和各自功能的实现。建议在我国民法的立法里,分别设立亲权制度与监护制度,以未成年人的利益出发,以监护制度作为亲权制度的补充,更好地发挥两种制度的优越性。
3、明确亲权制度的内容
关于亲权制度的具体内容,参照世界各国立法实例,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3.1 遵循原则:要确立未成年人最佳利益原则,父母共同亲权原则,尊重子女意见原则,权利不得滥用原则。
3.2 亲权人:亲权是父母保护教养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亲权由父母共同行使,包括养父母和继父母。
3.3 亲权的内容包括身上照顾权和财产照顾权,是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的一种义务和权利,目的在于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利益。
3.4 亲权的限制:亲权人有保护和教养未成年人的权利义务,但其行使权利并不是没有限制。首先,亲权人不得实施对未成年子女有害的处罚手段,如采用棍棒殴打或进行辱骂,施加精神压力等;其次,亲权人不得滥用亲权,如强迫子女实施违法行为;再者,对子女财产的管理和处分要有利于子女的利益,不得擅自代理放弃未成年子女的继承权、受遗赠权,也不得擅自处分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如果父母滥用亲权,造成未成年子女身心重大伤害或财产重大损失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结语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单位,亲子关系又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经济下的家庭、婚姻关系日益复杂,未成年人的教育、抚养、保护及财产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我国亲权法律制度的大监护模式使得许多父母及子女的利益蒙受损害。这种行为加剧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故而,有必要建立独立的亲权法律制度,维护亲子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振瀛著:《民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林菊枝著:《亲属法专题研究》.台湾:台湾五南图书公司,1985年版.
[3]张伟、赵江红著:《亲属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史尚宽著:《亲属法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杨大文著:《亲属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6]姜海顺:“论韩国的亲权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延边大学学报》,2011年4月.
文/陈晓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