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军事训练中,克服疲劳心理是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高强度、大训练量的训练后所带来的疲劳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日积月累会影响训练成绩的提高只有调适好官兵的疲劳心理,才能提高部队官兵的训练水平和训练成绩。研究部队官兵疲劳心理得调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部队官兵;心理疲劳;调适
军事训练是部队官兵的一项经常性任务,只有把训练搞好,才能增强官兵的军事素质,提高战斗力。在军事训练中,在提高官兵训练成绩的同时,克服训练中的疲劳心理是军事训练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高强度、大运动量的军事训练后所带来的疲劳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日积月累会影响部队官兵成绩的进一步提高。只有采用良好的消除疲劳心理的方法,才能提高部队官兵的训练水平。了解部队官兵的疲劳心理的调节,对提高训练效率与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疲劳心理的定义
训练疲劳心理是指部队官兵由于训练过度或训练方法不当而产生的训练效率逐渐降低,并伴有渴望停止训练活动的心理现象,是一种自然性的心理防护反应。训练心理疲劳,一般而言,具体主要表现在如: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情绪低落,工作效率降低等现象;生理上表现为肌肉疲劳和神经疲劳,如乏力,工作效率降低等。
二、疲劳心理产生的因素
疲劳心理不是在训练一开始就产生的,而是不断积累的结果。对于疲劳心理的积累,有的学者用“容器”模式作了形象的说明。疲劳的产生与下列因素有关:1、生理状态:身体素质、疾病、营养2、情绪状态3、环境条件4、与训练有关:生理与心理活动的强度、训练训练的单调性等。学术上有个“容器”模式认为,疲劳可以比喻成一个容器内的液体。容器内液面的高低即为疲劳程度的反映。训练时,上面提及的疲劳源不断地向容器内注入“液体”,随着液面高度的上升,我们感觉到的疲劳程度逐渐上升。在休息时,容器的排出开关打开,“液体”不断地向外流出,“液面”下降,疲劳逐渐得到消除。可以设想,如果持续进行工作而得不到适当的休息,则容器内的“液体”将不断升高。一旦“液面”超出容器高度,疲劳程度超出人体极限,这时疲劳心理由此产生。
三、疲劳心理的调适
1、保证良好的生理状态
训练中要分析自己的生理状况,调整到最佳状态,就要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合理安排训练时间,训练中我们要遵循三个规律:
1.1 生物规律:人的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节律,这种规律又被称为生物钟。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这么一种感觉:有时体力充沛,精神活跃;而另一些时候却又感到浑身疲乏,精神沉闷。这就是生物钟的作用。据研究,人体的智力、体力、情绪存在着周期为33、23、28天的变化,曲线处于中线以上的日子,称为生物节奏的“高潮期”,相反,处于中线以下的那段日子,称为生物节奏的“低潮期”。
在跨越中线的那段日子,称为“临界期”。我们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根据自身状态来调节训练进度和内容,例如在状态较差的时间里,安排较容易完成的任务,把困难的任务留在状态较好时完成,就能大大地提高训练效率。同样,人体在一天中也有周期性变化,例如每天总有一段时间,精力充沛、训练效率高;到了一定时间就想吃饭、睡觉等。由于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及调节适应力不尽相同,每个人体内的生物时钟基础节律有快有慢、有早有晚,在进行较长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探索出自己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和特点,便于安排自己的训练时间。
1.2 诱导规律:人脑重量约为1500克,占体重的2.5%—3%,脑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16—17%,耗氧量占全身的20%,可见大脑工作时消耗氧和营养的量是很大的。大脑兴奋时就是处于“工作”状态,需要消耗能量。随着能量消耗,大脑皮质抑制,这时大脑转为“休息”状态,进行能量的补充和储备,为下一个兴奋做准备。生理学上把这种兴奋和抑制过程的转换称为“诱导”。根据这个规律,训练要安排在大脑兴奋的状态下进行,在体乏力竭,脑细胞出现保护性抑制时,不应强迫自己,这样不仅效率不高,容易产生疲劳心理。
1.3 社会活动规律:部队的作息制度是集体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严格的,因此,在确定用脑时间时必须考虑与部队的作息制度协调一致。同时,逐步将自己的一日生物钟适应部队的作息制度。
同时注意劳逸结合,要处理好训练与休息的关系。休息有两种方式:静止性休息及活动性休息。静止性休息,一般指睡眠,是保证训练精力的必要条件。越是训练紧张越应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尤其是在临考之前或考试之中,以牺牲睡眠来“临阵磨枪”,是得不偿失之举。
活动性休息,即用另一种活动方式来代替原来的活动方式。一般来讲,活动性休息的效果较静止性休息好。对部队官兵来说,活动性休息不仅可以缓解心理、提高反应速度等,还可以增强对紧张工作和训练时间的承受力,促进训练效率的提高。
2、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对待训练应该多从积极的方面去理解,因为乐观和悲观的态度可以说是人们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的两种不同的解释方法,当然也是促进成功和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乐观者把失败看作是可以改变的事情,这样,他们就能转败为胜,获得成功;悲观者则认为失败是其内部永恒的特性所决定的,他们对此无能为力。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看法对部队官兵的训练质量有着直接的、深刻的影响。保持乐观的精神和积极的情绪,使训练和训练处于最佳的状态。
3、创造良好的训练训练环境
简单整洁的训练环境,清新的空气,适宜的温湿度和光线使人心情舒畅,训练效率高,而且不易产生心理疲劳。
4、总结一套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
适合官兵自身的符合科学规律的训练方法是防止心理疲劳的最后防线和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训练中要多总结多观察,结合自身实际归纳出属于自己的训练方法。
文/叶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