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风险管理研究
- 来源:楚天法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合同风险管理,合同签订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11 15:57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商品交易活动数量显著增多,合同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加强合同风险管理是维护公司权益的重要保障。一般来说,合同风险管理的主要包括了签订与履行阶段中的风险,所以针对这些风险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可有效规避合同中存在的风险,从而保障合同顺利履行。本文通过对合同签订到履行过程中涉及到的风险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对合同进行管理,防止因合同风险而带来经济损失。
【关键词】合同;风险;管理;施
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关系到企业经济运行的安全。合同不仅是对外经营活动的载体,也是获取经济效益的根本保障,因此,合同管理是企业经济活动工作的关键。从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违约处理到争议解决等全过程,合同管理具有管理时间长、参与的机构和人员广、管理方法多样等特征,采取合理措施逐步完善合同风险管理机制,避免因合同风险而造成损失,是合同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合同风险分析
1、合同签订时的风险分析
1.1 合同主体风险
对于签订合同时,合同主体合格是企业签订合同的前提条件,主体的识别对于合同的履行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对于主体是否符合标准。我国法律对不同行业的企业主体资格规定不同,对于特殊行业如药品、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等行业的企业来说,规定在取得营业执照前须取得批准证书或资质证书,而且这些企业必须在其批准证书或资质证书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而签订合同过程中往往忽略这样的问题,这在履行合同时是存在风险的。会导致合同无效或被撤销,企业势必会因此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是无权代理的合同存在的风险,有些合同签订时,一方当事人并不具有代理权限,这是最终导致合同效力待定,是合同存在一定的风险,甚至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2 合同决策、审批的风险
合同决策、审批风险主要指没有经过联签、报审等手续,以及未按照决策权限和决策流程的规定签订合同,是合同存在法律风险。在合同签订前,要保证决策与审批过程的合理性,否则将会造成一系列审批风险。合同决策与审批主要指合同承办人结合公司的发展计划和目标,对合同标的和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分析,提请领导审查,经领导批准合同后,才具有可以签订的可能性。这个过程,属于合同合同签订前事务,对于合同的继续起草与修改有着关键的意义。其他责任部门在合同审批的过程中,要保证合同审批工作的有效性,否则会导致出现合同后续需要变更的后果,结果将会出现一系列的变更风险。在签订合同时,各部门要严格的执行审批程序,保证相关责任得到明确的分配,进而提高合同抵御变更风险的能力。
1.3 合同内容风险
合同内容也是容易导致合同出现风险的因素。合同内容主要是由合同条款和附属文件两部分组成,其中,合同条款主要包括:合同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等。附属文件主要包括双方约定的各种文字、图、表等资料。首先合同的必备条款应做到完备,否则会出现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情况,导致双方产生分歧而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其次应做到合同条款之间相互一致,各条款之前禁止出现矛盾或分歧,否则会导致双方对合同条款产生争议,导致纠纷,最终影响合同的顺利履行。
2、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分析
合同履约风险指合同成立后执行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风险有:一是对方出现履行瑕疵时或有违约情况,而反应不及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损害等问题;二是应发书函未发,签认确认没有及时办理;三是应有权利未及时行使;四是相关资料的法律效力未得到足够重视。其中重要书函及时发出,是保证合同管理工作有效落实的基础,也是对于合同进行履约的一个方法。相关现场管理人员对于签认不够重视,使得日后发生纠纷时由于签认存在问题,难以保证企业取得足够的证据。双方如果不能有效的执行自身的权利,就会在日后的权利救济中就会处于不利地位。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很多不重视相关资料的法律效力,最后造成相关文书的缺失,造成法律文件不健全,对日后合同纠纷的处理,是极为不利的。
二、合同风险的成因分析
1、重视经济效益,忽视合同法律风险
一直以来,企业一直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忽略了合同风险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合同制度已日渐完备和健全。虽然企业对合同风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普遍来看我国一些企业是不重视合同风险管理的,对合同风险的认识仍然停在表层,缺乏合同风险管理的有效机制和手段,使得企业常常由于合同问题,造成一系列经济损失。
2、合同管理的职能不明确,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
很多企业存在的现象是,哪个部门经办的合同,合同管理就有哪个部门负责,最终造成合同散落在不同部门,没有统一的管理,导致合同风险的出现。还有一种情况是合同有行政人员代为管理,没有专门的法律专业人员管理合同,使得合同没有形成科学的有序的存档状态,后期难以对合同形成有效的管理,加重了企业的法律风险。
3、合同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合同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之间的职责不明确,缺少相应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得管理人员缺少统一规章制度指导,难以有效的进行合同风险管理工作。同时管理方法滞后,企业内部普遍存在各个职能部门信息交流不够,合同风险管理机制运转不通畅,风险管理措施难以有效落实到位。管理大多侧重在合同文本与资料的审查与存档,很少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
三、加强合同风险管理的措施
为了实现合同管理的目的,本文根据合同履行中常出现的风险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合同起草阶段
是指签订一个符合法律规定没有风险的合同。合同起草需考虑的主要问题有:合同形式选择、合同中一些重要条件的确定、合同相关条款之间的协调等。同时要保证各相关合同之间的协调。企业有时需要签订数个彼此之间存在联系的合同,企业应对各个合同内容之间的相容性和一致性进行协调,防止各个合同在实际履行中出现失误,确保各个合同的履行能够有序、稳定、协调进行。
2、设立合同管理职能部门,设置合同管理专门人员
只有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职能部门,才能是合同管理职责明确,降低法律风险。并且设置专门的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的履行进行跟踪管理。由合同管理人员做好以下工作:事先分析并掌握合同风险重点;发现合同履行中的漏洞、失误并及时向上级反馈;制作合同履行中的信函、会谈纪要等书面资料;及时地提供合同履行情况的报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意见;做好与合同有关各方的沟通与协调,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做好合同资料的整理和保管。
3、建全合同风险管理机制
制定合同管理严格的管理机制,使合同管理人员的行为能够有章可循。主要包括:文件的审批、签字程序;合同变更程序;付款的审查批准程序;合同有关问题的请示报告程序等。
4、及时行使合同所赋予的权利
应最大限度地行使合同赋予的权利,对合同一方的履约行为进行监督,如检查权、知情权、批准权、撤销权、索赔权等。通过行使上述权利,企业可以控制合同履行的期限、成本和质量,有效防范合同履行中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吴江水:《完美的合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郑素伟: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与法,2008.
[3]李秀青:构建合同纠纷防控和处理机制,有效化解企业法律风险[J].东方企业文化,2012.
[4]王昌硕:合同法原理与合同纠纷处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5]高志宏:现代企业全面法律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第15卷第4期
[6]吴齐伟: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分析及防控思路[J].上海企业,2009.
文/徐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