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与前景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信息技术,初中,考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2 13:5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正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行各业都倡导数字化、信息化,教育数字化、信息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信息技术课程的推广与发展及其学科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的提升都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方面。关于近些年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及未来前景使我们这里所要重点讨论与研究的,希望可以对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有所意义。
关键词:初中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形式
一、初中信息教学的现状
1.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并未受到重视
当今,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课已然演变成了信息技术课,尽管如此,但它还是没有受到重视,这不单单是学生、家长不重视,甚至连教师也不是特别重视这门学科。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这门信息技术课程他的历史发展短,考察方法并未得到推广,在初中这门课程甚至是没有考试的,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它显然排在了文化课及音、体、美之后,因为在升学压力面前,不管是家长、学生还是学生都不会选择来重点学习它的,也就是说它被排在了所有学科的最后一个。
2.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认知有限
处在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他们的成长期,意识以及认知能力都不足,对科技这个概念模糊,懵懵懂懂,没有足够的认识,就初中生来讲,他们不重视信息技术学科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的教学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并未设定考试来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考试来对学生进行考察,这样学生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心理,再加上学校及老师并不重视,所以久而久之它自然就得不到大家的重视了,另一方面是初中生在上信息技术实际操作课时,会觉得内容枯燥无趣,所以就会在电脑上进行与学习无关的操作,例如浏览网页,打游戏等,这归根结底来讲也就是对它的认知不够,重视不够。
3.学生的探究性,自主性学习能力不足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自己不能解决这样那的各种问题,然而,绝大部分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未能很好的把遇到的问题和自己大脑中己有的知识产生有意义的联结,大部分学生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向老师请教,而非自己去解决,因此,对于学生来讲向老师求助就代替了学生自己对问题的剖析与探究,未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武断的认为自己没有这种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惰性,在往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不假思索的选择请教而非自己思考,这严重的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二、初中信息教育的实施改进方法
1.通过教学任务和内容特点来综合运用
首先,科目老师需要对教学大纲及教学目的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教学方案,制定一套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方案来进行教学,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更好的明白自己应该怎样进行教学,让老师明白学生应该知道哪些,了解哪些,怎样进行讲解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接受并吸收它。其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讲求有效性,老师大可不必按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可以采用灵活的方法来进行授课,分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有侧重点,对于简单易懂的,作为了解的可以稍作讲解,对于难懂难学的可以着重讲解,甚至可以增加讲解次数来让学生记忆深刻,最后,老师可以通过收集不同的案例来提高讲学效率,通过借鉴来提升自我教学水平。
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教学就应该是老师讲解学生听,然而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讲,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枯燥乏味,没有趣味性,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大打折扣,所以,老师就应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活跃度,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小组互动,同时可以多做一些趣味性的小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多一些操作实验来让学生自己动起手来,改变以往那种听课的形式,老师可以辅助学生来完成。
3.学校的教育设施要更专业化
教育质量的高低,除了老师水平这一重大因素外,教育设施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对于信息教育这一新兴科目来讲,不同的地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信息技术的教育有一定的区域性,没做到均衡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因地制宜,但这一课要想学好,学校就应该在这一块儿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提供更专业化的设施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好。
三、信息教育的发展
1.将信息化教育深入到文化上
一些老师和研究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只是单纯的“技术课程实施”,即简单的认为是将书本教育技术操作化,显然,这一观点表示了有的教师仅仅只是从“技术层面”实现信息技术的教学,然而并未做到从“文化”的层面上来实施教学。我们应该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已有文化结合起来,做到真正的将信息化技术教育深入到教学的文化中去,让它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风。
2.创新信息化校园文化
将良好校园文化创新性的结合到信息化教育上,相对来说,校园文化对学生来讲是一种隐性的课程。例如,信息技术教育的环境就是由校园网来提供的,信息的贯通、资源的共享等都是建立在校园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之上,为学生学习活动服务,促使学生学习最优化都是校园网可以做到的,同时它可以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服务,从而促使教师在实施隐性课程时最优化,以及为学校开展隐性课程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促使学校管理最优化。同时,校园网的建立也能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创新精神提供有利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3.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信息化校园的建设被认为是信息技术课堂在教学的延伸,能对学生信息素养起到一定的熏陶作用,同时可以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带来很多益处,如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相联系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观,加强老师与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合作与反思,这样能有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总结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述了初中信息化教育,分别为初中信息化教学的现状、信息化教育实施的改进方案以及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在发展现状中找到不足与欠缺,然后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并为之不断努力与靠近,为未来信息化教育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为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齐媛,张生.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述评[fJl,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1):43-46.
[2]齐媛.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9.
石慧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