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体育课的教与学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体育课,新课改,应试教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3 11:03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学体育教学越来越倾向于人性化,开始注重学生的个体需求。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中学体育从教学方式到教学内容都做出了较多的改变,开始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转变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态度,增加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等,这些措施都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奠定了夯实的基础。本文以“中学体育课的教与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细致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当前中学体育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以供大家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中学体育;新课改;教与学;转变
一、引言
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让学生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增强身体素质。但是,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学仍是采用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以最终考试的分数来评定教学质量的高低。这种以提高考试分数为目的的体育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教师为中心,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应该做出一定的转变。
二、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对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足
学生渴望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认可与关注,体育课堂教学自然也不例外。但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却被忽视了。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一成不变的,即整队—热身—自由活动—下课。这与教师对体育课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在现代教育理念中,都大力提倡“以学生为本”,但是很多体育教师却并没与真正领略到“以生为本”的本质与内涵,甚至将其曲解为给中学生以真正的自由,让其自由发展,自由活动,中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到了期中测试或者期末考试时,对中学生的考核标准不断降低,甚至连以前必考的长跑等基本体质测试都取消了。这是对“以生为本”理念的一种错误理解和认识,这样的理解不仅不会激发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甚至还会让中学生认为体育课原本就是可有可无的,进而导致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并最终影响到中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积极主动性。
2.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方式的单一
由于受到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老师主要是以技能传授为主,教学方式单一,这也是目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以背越式跳高教学为例,教师通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是这样:首先向学生介绍背越式跳高的技术要领,接着由教师进行动作示范,然后就是学生自由练习时间,最后对中学生进行考核。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助于维护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但是中学生依然只是被动的技能接受者,他们无法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其主体地位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了。
3.中学体育课程评价方式的单一
在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方式,如100m短跑,14’01跑完100m的学生成绩要优于15’多跑完100m的学生成绩。事实上,这样的方式并不一定是对中学生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甚至还会挫伤到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和踊跃性。笔者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为了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都进行刻苦的训练,但是由于身体素质的限制,无法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既定的标准。如果教师经常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体育成绩进行衡量,这无疑会扼杀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三、中学体育课教学的策略分析
1.树立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
理念是先知,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只有树立了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才能够正确地践行与实施。为此,体育教师应该树立先进的体育课堂教学理念,尽快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即逐渐实现从知识的灌输者和传授者到学生学习主导者和引路人的转变,引导学生尽快养成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为全面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体育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并理解“以学生为本”的本质和内涵,它绝对不是简单的“稍息—立正—解散—玩去”的模式,相反,它应该是基于中学生身体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基础上的教学活动。
2.实现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要想真正让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就要求中学体育教师尽快实现体育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转变,改变重技能轻知识的传统理念。我们还是以背越式跳高为例,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首先利用多媒体向中学生展示跳高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剪刀式”到现在的“背越式”;然后给中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中学生们自由讨论,分析每一种跳高姿势的优势和不足,并由教师进行简单的总结;然后将中学生带到跳高场地,根据刚才所观看的视频进行实践,切身体会每一种跳高姿势,最后由教师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要领的讲解,纠正一些错误的动作。通过这样的模式,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第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仅有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而且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各项运动的发展历程。
第二,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首先通过视频建立初步的动作表象,进而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既有助于中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的激发,又有助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与此同时,体育老师可以应当运用游戏教学法、竞赛教学法和分组教学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3.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学生的体育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的好坏多是先天因素决定的,为此,体育教师一定要尽快改变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大胆运用过程性的评价方式。以100m短跑为例,在学期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应当进行一次测试,以了解中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中学生的练习之后,我们再次对中学生成绩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以上一次的成绩评定为基础。通过这样的方式,会极大激励中学生练习100m短跑的积极性,也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四、结论与建议
要想真正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就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来,这需要教师不断的努力,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逐步建立以中学生为主体、基于中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和个体间差异的崭新课堂模式。
参考文献
[1]韩红.新旧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对比研究[J].华章,2011,12.
[2]贾淇涛.临汾市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搏击,2012,01.
刘影 单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