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看法

  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为他们培养在生产方面、技术方面、服务方面、管理方面具有应用型技术的人才是我们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有其自身独有的个性与特点,对于社会的价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的职业教育实在不算差强人意,因此,改革势在必行。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是强调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教学过程重应用轻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经之路。本文主要针对教学方法改革。当前社会和企业,要求货真价实的专业技能性人才,只有采取适用的教学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社会需求。

  一、多元化教学

  目前的“学科知识中心型”的教学体系,“单一型、绝对权威型”的教学观念,固有教室和集体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无法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我们呼吁“能力实践本位型”的教学体制,“一专多能型、行为引导型”的教学观念,“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的教学观念以及多媒体,多网络,多手段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因此,合理有效地教学方法改革是及其有意义的。在多种教学方法中,可变因素很多,但是客观规律制约的根本方法是不会改变的。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比如图书,报刊,互联网等方法应探讨具有普遍意义的专业技能教学的基本方法。

  目前,很多院校,开始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多种教学方法被利用到课堂。比如说问题导入法:教师提出问题和相关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再加以总结,给出准确表述的答案。重点讲解法:教师只详细讲解重要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从各方面阐述其内容与意义,解释其演绎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推演和理解其他次要问题。发现式教学:教师提出一些情景、现象和问题,然后逐一追索,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使学生感觉是自己发现了真理,学习兴趣和信心大增。研究式教学:教师提出课题,学生参与讨论、研究,共同得到科学结果等等方法。

  二、构建职业教育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逐步设立职业本科,为职业院校学生继续学习深造搭建平台,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学历和能力水平,更好地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直通车,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让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互认、融通,为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学习本科课程或考研究生提供机会。从部分国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来看,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相通的。例如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学历互认,中职毕业生升高职、高职毕业生升本科或考研道路畅通。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互通。如果实现这一体系互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高职学生继续学习深造铺路架桥。

  三、教学方法要具有一定的发展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教学内容、目的、对象服务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死板,我们应该利用发展的目光看事物。因此只有用发展的思维去看事物,借鉴国内外各个教育领域教学方法的成功经验,才能对教学方法有质的改革,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方法。为了学生的能力与生存技能,我们的教学方法应该遵循学生的发展进行教学,师生关系发生本质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转变成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应该更多扮演辅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角色。

  四、职业技能竞赛对职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中,教根据做与学,而学则是根据做的方法。在技能竞赛过程中,有来自群过各地的专家与参赛团队,他们将积累的实践教学方法,经验和做法,通过在技能大赛中即兴交流和学习,对于教学内容,方法都有很多益处。因此,近些年来,国家举行多种类型的职业技能大赛,目的是“以赛促教”。各个学校踊跃参加大赛,对于本校的教学有之深远影响。

  五、注意培养学生就业通用能力

  作为职业院校,毕业生是否能顺利就业、就好业,不仅关系到毕业生本人的切身利益,还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办学成败。毕业生的就业率是衡量学校办学社会效益的最好评判标准。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密切合作的社会,不仅需要懂专业技术的人才,还需要具备就业通用能力的人才。这也是现代企业用人的考核标准。

  职业院校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上,既要重视核心专业理论、技能的培养和专业岗位的能力培养,又要重视人文核心能力和从业基本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要科学合理设置课程,重点是把握教学标准的内涵,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上行之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关心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在教学中要突出体现综合职业素养,注意培养学生的通用职业能力,如人际沟通能力,基本的口头表达、文字表达、跨文化交际沟通等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团结协作能力,让学生拥有团队协作能力意识,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工作任务;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抵御风险,承担责任,经受失败;同时,应让学生掌握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必需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善于学习新知识的通用能力等。

  教学方法改革最终希望获得的目标无疑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启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最终能够分析和解决问题;当然,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必须既能够满足全班同学的情况,又具有独特的个性,能够真正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来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与潜力。因此,为了实现这个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改进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所有师生共同努力,校内外活动的共同结合。

  参考文献

  [1]《探索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方法》郉晖1998,江苏省盐城市第一职业中学

  [2]《试议成人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法和创新》张爱武《新时期成人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2005

  侯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