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不断渗透,让整个教学活动更具有特色,让学生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文就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一、引言
高中阶段是学生的重要成长阶段,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成长和发展。作为高中学科中的重要一门学科,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活动被社会所广泛关注,在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落实素质教育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是很有必要的,我国历史文化不断发展,传统文化的发展融入于语文教学也是当前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发展趋势。学生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能更好的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念,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作品欣赏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也能提高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让整个语文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传统文化的渗透,也能让学生的人格更加健全,让学生对于我国的文化历史有着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知,这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思路
第一,教师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材内容中就已经包含了很多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在对于不同教学内容的讲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进行丰富和引申,通过结合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实例,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更加生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得到更好的保证。例如,在学习一些文言文中,里面有很多的历史典故。教师则可以对我们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俗语、成语进行讲解,并且对一些历史事件与人物进行讲解和介绍,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我国民族文化,增长审美情操。
第二,加强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部分内容,教师要在基本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一些拓展的课外内容。例如,《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里面很多喜闻乐见的人物和情节学生们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对相关的古典名著进行阅读和学习,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行更好的体验和感悟。
第三,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传统文化的渗透本身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长期、不断的进行渗透,需要教师构建一个良好的体系,树立良好的传统文化的认知环境。作为我国的母语,汉语本身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语文教学质量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整体的国民素质。针对于语文教学,教师必须提高重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重要职责,学校和社会也要给与充分的支持,让文化渗透的开展更加顺利。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中,教师也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转变,将自己作为引导者、实践者和文化的传播者来进行对待。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刻意的进行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学习,掌握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需求,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以高度的专业教学水平和素养来应对新时期语文教学工作的需求。另外,在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为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了更多的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将我国传统文化的地位进行重新的定义和认识,重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点。
第四,将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很多传统的节日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教师也可以充分的利用一些日常的传统节日。例如,端午节是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教师对这些传统节日的来历讲解给学生们听,学生们可以通过节日的历史来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不同的节日来组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交流当中,这样学生可以充分的表达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看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传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这是现阶段我们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中所应该关注和重视的内容。面对外界文化冲击和影响,我们要对于传统历史文化有着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重视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渗透。教师本身也要充分的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将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入到当前的教学活动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海兰.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刍议[J].课外语文,2013(20)
[2]陈佳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文学教育(中),2011(03)
王亚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