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越来越明显。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采用新型的学习方式,并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多彩的课堂环境中主动学习,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对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应该说较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言,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有着诸多不可替代的功能,但如果运用不当,往往会劳而无功。尤其是小学,孩子喜欢个新鲜,图个好奇。表面上课堂的活跃、生动,代替了孩子对问题理性的深层次的思考,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升。

  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将所学知识多层次,多侧面的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并通过形、光、声等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那么如何提高多媒体的运用效果,不搞形式,注重实效,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我们目前必须认真思考和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在多媒体运用中的主导地位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平等,但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是多媒体教学计划的设计者,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优先考虑到怎样通过多媒体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只要能够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就必须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把最新的科学知识,更多的科学信息通过多媒体教学这个平台与学生所学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能力的提升。在信息收集和取舍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另外教师是多媒体的制作者和多媒体教学全过程的实施者,多媒体内容的取舍,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运行和安排,必要的课外辅导等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这个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者。因此在整个多媒体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绝不能为展示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而使用多媒体教学。

  二、教师在多媒体运用中因势利导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把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内容,练习题,课文的一些内容、词语等都拿到课件里,给人的感觉是小黑板换成了多媒体,有画蛇添足之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另外有些教师把使用多媒体看作是装点门面,好像是课堂教学中没有了多媒体就缺了点什么,盲目使用,如此一来,使多媒体教学就失去了原有意义和价值,只是为用而用。为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必须有的放矢,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

  1.合理运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选择运用多媒体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二是教学内容;三是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举个例子来说,在讲三角形面积时学生通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折一折,剪一剪,在实际操作中就完全可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就不必用多媒体等去展示了。如果是求圆的面积,学生操作起来就比较困难,就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圆的面积。

  2.创设情境

  多媒体可以通过声、光、色、形等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以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具有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学习《长城》一课,就可以采用多媒体去播放长城的雄伟,工程的巨大,以此让学生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3.增加容量

  利用多媒体将大量课堂教学信息优化处理,减少教师的板书时间,从而增加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内容训练的层次性、针对性和拓展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有效的掌握所学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4.把握尺度

  多媒体教学的诸多优点已被广大教师认可,但也有其不足,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要把握好尺度,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就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科学课教学中多媒体就不能代替学生亲历实验的过程。课上教师该讲的必须讲清,学生该练得必须练到位,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总之,多媒体教学的有效运用,通过声音、动画的有机结合,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幼儿教学有声有色、彰显丰富、形象生动,在发展学生视、听觉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理解与记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总之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运用过程中必须适时、适量、适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就会劳而无功,误人子弟,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注重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

  包冬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