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架构探究

  摘要:本文立足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采用问题倒逼法,探索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架构,为建立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方案或构建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理论架构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复杂性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完善科学的辅导员培养体系,与时俱进,培养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具有重要意义。构建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体系需要完善的科学的相关理论的支撑,本文则重点针对理论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可以支撑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理论架构。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相关概念阐述

  1.高校辅导员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出台,首次明确将“高等学校辅导员”作为一个“职业名称”确定下来,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2.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则是指“人们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本领,是成功从事特定职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稳定性、综合性的心理特征”。综合来看,不同的职业对职业能力有不同的界定,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职业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的总和,是择业的标准和从业的基本条件,是胜任岗位的基本要求。

  3.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综合上述“高校辅导员”和“职业能力”两者的概念,《能力标准》首次从“职业能力特征”入手,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作了如下定义:“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至此,“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这一概念在理论层面与实践指导上得到全面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也必将因此而获益良多,开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支撑学科理论探究

  1.心理学理论—激励理论

  “激励”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利用外部某种刺激(诱因、目标)激起个人自觉行动的过程,它使个人为实现目标而处于积极的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最终达成目标,通过激励,可以使人产生持续的动力和热情,使人的行为朝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2.能力本位教育理论—能力本位评价理论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Education,简称CBE),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其主要内容:一是能力本位评价基于所要求的学习结果,在评价时对所有的学习结果均应全面予以考虑。二是所要求的学习结果应以一种明白和透明的方式事先陈述出来,使得评价人员、被评价的学习者或其它第三者事先都明白要评价什么,应达到何种程度。三是评价活动应从特定的机构与学习方案中完全独立出来。

  3.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技能探索

  辛迪.梵和理查德.鲍尔斯将技能分为三种类型:知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可迁移技能(或称通用技能)。

  (1)知识技能。知识技能是指那些需要通过教育或者培训才能获得的特别的知识或能力。这些技能涉及学习的科目,它们是你所懂得的东西,一般用名词来表示。比如历史知识、物理知识、机械知识、数学知识等,这些知识常常与专业学习或工作内容直接相关。

  (2)自我管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经常被看作是个性品质而不是技能,因为它们被用来描述或说明人具有的某些特征。自我管理技能能够帮助个人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她们以形容词或副词的形式出现,如坚强的、有毅力的、诚信的、有责任感的等。

  (3)可迁移技能。可迁移技能也被称为通用技能。它的特征是它们可以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工作之外得到发展,而且可以迁移应用于不同的工作之中。可迁移技能通常用行为动词来表达,如辨别、整理、计算、沟通、交往等。

  4.人力资源理论—绩效考核理论

  绩效考核是指企业的各级管理者通过某种手段对其下属的工作情况进行定量与定性评估的过程。绩效考核无疑是以绩效为导向,但是绩效导向并不意味着只关注结果,它也关注取得这些结果的过程,即员工在取得未来优异绩效进程中行为和素质。

  5.运筹学理论—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文件政策指导

  2014年先后下发了两份对辅导员工作具有较大影响的文件,一份是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另一份是中办发〔2014〕5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国家和地方下发的与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国家重要领导人发表的重要讲话以及形势政策,都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必须关注和参考的文件政策,也是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提升必须参考的文件政策。

  五、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架构构建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架构图如图1所示。

  六、结论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以及专家访谈,重在探索和梳理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相关的理论架构,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法,了解相关专家学者在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问题时所采用得理论,并结合《能力标准》的有关规定,采用问题倒逼法,经过认真研究,整合资源,梳理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架构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

  [3]陈晨子,严建骏,孙倩.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途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2(28).

  王明亮 王红超 王岑 张政 耿健 王洪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