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背伯劳Lanius tephronotus的生境选择

  摘要:灰背伯劳是属猛禽类,主要以昆虫、高山蛙、鼠类以及体型较小的鸟类为食,其中昆虫为最普遍。选择取食地时一般选用昆虫类数目较多,隐蔽条件较好的区域。本文叙述了灰背伯劳的生境选择情况。

  关键词:拉萨市城关区香嘎林卡;灰背伯劳;生境选择

  一、前言

  伯劳科有3属,共有30种,我国就分布11种,灰背伯劳是一种。青藏高原是灰背伯劳的主要繁殖地,就有关它的繁殖生物学方面的资料曾有人报道过,由于自然条件,交通多方面的原因,关于灰背伯劳是的巢址及取食地选择等方面的研究,至今处于空白状态。我们与2005年4月中旬至6月初在拉萨市城关区属香嘎林卡等地,对灰背伯劳的巢址及取食地选择进行观察。现将所得的资料总结如下:

  二、研究地点

  我们在拉萨地区从今年4月下旬已注意观察灰背伯劳迁来,就拉萨附近香嘎林卡选为观察地点,就灰背伯劳的巢址选择、取食地选择等又关生物学问题开展研究工作。该研究地占地面积2.7m2,距离拉萨市中心向东约有5km,其他地理位置为北纬29°42′,东经90°68′,海拔高度为3680余米。全年日照时数都达3000小时以上,日照百分率达69%以上。年平均降水量达443.6mm,年无霜期为100-200天。在研究地内分布的主要植物有:革叶柳、乌柳、垂柳、藏川杨和银白杨以及沙棘等木本植物。主要草本植物为:苔草、白茅、藏白蒿、问荆、车前草、革叶柳幼苗、龙胆、鸡肾草和以及萎陵菜等。

  三、研究方法

  2005年4月中旬开始在拉萨市郊进行预察,寻找合适的研究地,根据交通条件及研究动物的遇见率,我们决定拉萨市属的香嘎林卡作为灰背伯劳的巢址选择、取食地选择等内容的研究地点。根据制备的特点我们把研究地内生境分为林地、林间空地、湿地和河滩,并在生境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1×1m2的样方来测量各种植物的密度和覆盖度。又在林下、河床、林间空地和湿地四种生津内划定一定数量的1×1m2样方,统计各生境中昆虫的数量。为测定鸟类对不同生境的利用率,利用鸟类取食活动的高峰时期,在不同的生境中统计灰背伯劳的遇见率。对巢材进行分析时,把两个窝的分类后,用20cm长的直尺测量了各种巢材的长度,用弹簧秤测量了各种巢材的重量,并且计算各巢材重量在巢材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四、研究结果

  1.巢址的选择

  我们在香嘎林卡中总共对17个巢进行观察,其巢树的选择统计,据统计显示,灰背伯劳是在香嘎林卡中所选用的巢树只有两种书,分别是革叶柳和乌柳,其中大部分选用革叶柳,占总数的76%。灰背伯劳是巢址选择时,使观察它怎样挑选周围环境,因此我们在巢树周围对植被的覆盖进行测量。并做统计。统计结果显出,17个巢的巢树下植被覆盖度为0%-91%之间。巢树周围5×5m2的样方中6种木本植物的平均高度为7.60m(1.2-12.10),平均胸径为45.75cm(8-110cm)。为了进一步说明研究地内的植被分布,还在林间空地、林下、河滩和林缘湿地上随机抽取1×1m的样方对各种植物的覆盖度和密度进行了测定,在林下分布的草本植物中苔草占绝对优势,林间空地内也以苔草为主,还分布着萎陵菜和藏白蒿等。

  2.巢材选择

  灰背伯劳是的巢秤杯状形,巢基部主要有树皮、树枝、棉布和线条等材料筑城;巢外壁由草根、羽毛、塑料、毛、毛线,卫生纸以及草本植物等材料筑成的,巢内壁主要由白茅、头发根和羊毛等材料筑成。灰背伯劳是使用这些来料把巢编织的十分精细致密和结实,就形成了巢内足以容纳卵及雏鸟的腔穴。局数据可以看出灰背伯劳是筑巢时一般就取材,此行为有利于减少消耗能量和躲避天敌。

  3.取食地选择

  我们在此园林中对林下、林间空地、河床、湿地与水域等四个不同区域的1×1m2的样方内采用直接观察法统计昆虫的数目。据统计的数据显示,林间空地内昆虫数目最多,河床内昆虫数目较少。两天在上午8点至9点间对以上四个不同区域的1×1m2的样方中,采用直接观察法统计灰背伯劳的出现。在林下有14只,林间空地有2只,河床2只以及湿地与水域仅有1只。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林下出现的灰背伯劳是数目最多,其次林间空地。5月20日和21日在此园林中从上午10点至下午7点,每隔一小时使用温度测量仪记录了地表和地下的温度变化。从记录的数据中看出,5月20日下午4点时地下和地表温度最高,而21日在下午6点时地下和地表温度最高。我们用肉眼随意观察时,凭直觉在地表和地下温度高时灰背伯劳是出现的频率最低。根据四个不同的区域内昆虫的分布和鸟的出现率以及在香嘎林卡的全天温度变化来我们可以推测出此鸟的取食地选择。

  五、讨论

  在香嘎林卡中分布着革叶柳、垂柳、乌柳等木本植物,其中在巢树林下和巢树周围5×5m2的随机样方中出现率最高的是革叶柳,而且革叶柳恰好占灰背伯劳是总巢树的76%。灰背伯劳是是一种食肉类鸟。在香嘎林卡中林下、林间空地、河床,湿地与水域等四个不同区域1×1m2的样方中,昆虫数目最多的是林间空地。在林下区域内灰背伯劳是出现最多,其次是林间空地。还有温度高峰期,此鸟出现率较低。所以,我们认为灰背伯劳在近距离选择取食地。取食时兼顾温度变化,这可能与昆虫的日眠有关,地表温度高,就影响昆虫的活动。可见,灰背伯劳对保护农林业起着有益的作用,因此要求当地群众应积极保护它,创造有利的生存条件,发挥它以“以鸟治虫”的作用。

  六、鸣谢

  在将要完成本编著作之时,谨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的父母和爱人,以及社会各界的亲朋好友,还有团结合作的几位老同学表示真诚的谢意。特别的感谢西藏大学理学院生命科学系的次仁老师在提供资料,论文的指导和经济上的援助等方面的支持,没有你的大力的相助,我们很难完成本论文。为此,不胜感激!

  参考文献

  [1]戴维·波尼著.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鸟的世界》

  [2]郑光美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鸟类学》

  [3]赵只价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鸟类志》

  [4]次仁等著.《拉萨地区山斑鸠的繁殖生态学》

  [5]辜永河著.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宗背伯劳夏季生态的初步研究》

  [6]杨学明著.《长尾灰背伯劳是繁殖生态与食性的研究》

  [7]中国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队著.《西藏鸟类志》

  遵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