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探析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数学,数学兴趣,应用题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2 15:35
摘要:小学是为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阶段。作为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应用题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应用题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学生通过对应用题的探究和解析,能够提升自身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加强自身的思考能力。本文就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
小学应用题能够培养我国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题能力。其合理的运用能够有效的改善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使小学数学教学得到良好的发展。但是由于诸多情况的影响,我国小学应用题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影响了应用题编题的质量,从而降低了小学应用题应用的作用和效果。
一、小学应用题教学现状
(一)缺乏趣味性,过于枯燥
目前诸多小学的数学应用题编题过于简单枯燥。由于学生的年纪较小,其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无法长期集中,这就需要教师提高应用题编题和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加强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然而,目前多数小学应用题的题目都较为单一。例如,有6个人去种树,分为3组,一共24棵树,每人种几棵?这种简单的应用题缺乏趣味性,学生提不起兴趣,无法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导致课堂积极性变差,学生的数学兴趣变低。
(二)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目前多数教师还按照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只重视知识和教材内容的灌输,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略学生的特长。对于应用题解答较弱的学生没有进行及时的关注和帮助,导致这类学生的学习信心逐渐下降,最终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放弃数学的学习。此外,由于教师不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不会举一反三,只会固定题型的解答,学习能力不强。
二、注意应用题的趣味性,加强学生兴趣的激发
小学正处在好奇心旺盛且贪玩好动的年纪,也是其知识学习的起步阶段,所以小学生对叙述性的文字缺乏理解能力。因此教育人员在进行小学应用题编题的时候要考虑到文字的趣味性,通过有趣生动的文字叙述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举出生活中的数学例子,用生活中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教学。例如,王同学的妈妈带着王同学到玩具店买玩具,那天玩具店恰巧进行促销,打了9折,所以王同学买玩具只用了30块钱,那么,如果按照原价计算,王同学需要花多少钱?这类应用题涉及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对题目中所提到的内容有一定的兴趣,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会对题目进行积极的解答和思考。此外,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例如,目前大多数应用题都是单纯的文字形式,这样使得解析应用题的过程过于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可以在应用题中加上相应的动画图片或者运用实际道具对学生进行应用题的讲解。对于简单的应用题内容教师也可以协助同学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例如,篮子里一共有10个橘子,王同学拿走了5个橘子,李同学拿走了3个橘子,篮子里还剩下几个橘子。解答这个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应数量的橘子,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在进行结果的计算之后,学生还可以自己动手数一数篮子里剩下橘子的数量,来验证自己计算的对错。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内容,并且加强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应用题对知识点的总结,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应用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其是一部分知识点的总结,有些综合类应用题之中结合了多个知识点。学生需要经过思考和探究,对这些知识点和习题中隐含的条件进行发掘。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多数没有发现习题中隐含条件和习题所考察知识点的学生无法正确的进行习题的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困难和瓶颈,使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止步不前,数学水平也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对知识点的总结,重视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解答“杯中有30kg的糖水,其中含有5%的糖分,如果想要水杯中的糖水变为含糖量15%的糖水,那么需要在水中放入多少砂糖?”这道题目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到这项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和题目的隐藏条件。其中“水的质量”是没有变化的,强调这一点,引导学生选择正确方法对问题进行解答。使学生能够快速的找寻问题的突破口,成功的完成问题的解答。
四、加强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数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阅历有限,所以其逻辑思维也未得到完全的发展。所以,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尤为重要。许多学生在进行应用题解答的时候会遵循惯有的思维逻辑,致使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思维的“死胡同”。这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固有的思维模式之中转变出来,进而找到解答问题的关键点。
五、对易错题型进行总结,加强学生的反思能力
教师要及时总结学生经常出现错误的题型和知识点,对这些易错题型进行集中和重点的讲解。并且要求学生在课后也要进行易错题型的总结,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逐一的解答。及时听取学生的建议,鼓励学生积极提问,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分析进而进行日常应用题的编写,在应用题中融入学生经常会出现的错误和容易忽略的知识点,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并且在学生的反思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自己薄弱的地方,并且对知识点薄弱的地方进行不断的强化和练习,平衡自己的学习情况,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应用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对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水平有极大的帮助。为此,在进行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加强应用题的趣味性和知识点的集中解答,确保学生能够对数学有一个积极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为学生打好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全寿.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5(34).
[2]丁桂荣.对小学数学中应用题的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8).
[3]顾莉.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障碍与策略探究[J].新课程(上),2015(09).
王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