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模式在生物工程概论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生物工程概论》是整个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的轮廓,是启发学生专业兴趣的第一课。本文介绍了PBL模式如何具体应用于生物工程概论教学中,分析了PBL教学模式的优势,认为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生物工程概论教学,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生物工程概论教学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界聚焦的问题,广大教师在优化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提出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这种模式以提出问题为基石,以此联结课程内容,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已被国内外诸多高校采纳。《生物工程概论》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教师可以将PBL教学模式移植于该门课程中,这将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1]。

  一、PBL模式在生物工程概论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按照PBL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设立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为基础,让班级学生以适当的人数分成小组进行论题确定、搜集资料,然后引导学生相互讨论,最后制作PPT并由小组代表做中心发言进行课堂汇报、教师进行补充点评的流程进行教学。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设立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明确本堂课的基本教学要求,结合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生物工程概论课程问题设计。生物工程概论主要涉及基因、酶、发酵、细胞以及蛋白质等五大工程,教师可以设计十个左右可以全面覆盖教学内容的题目。在起初阶段,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克服畏难情绪,并规定时间进度。

  分组学习。以一个班级30名学生为例,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5个组,每组6人,选出一名组长,各组抽签决定讨论题目。组长负责组织,制定小组学习计划,并对任务进行分工。组员分工合作,共同讨论。小组成员围绕所选问题,从基本理论、研究前沿、产业应用、实际操作等方面通过教科书、相关书籍、网络等多渠道搜集资料进行学习。

  集中讨论。在搜集相关资料学习,对问题有大致的了解后,每个小组组长负责召集小组成员就原先提出的问题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交流。这种讨论可以定期组织,如每周固定两次时间安排讨论,对讨论中有争议的问题再进行查找资料学习,或向老师请教方法,下一次讨论中再解决。这样通过讨论、学习、再讨论、再学习的往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汇报。通过几个星期的精心准备,学生已经搜集了较为翔实的资料,对问题也有了较深入地理解,最后,每个小组需要巩固自己的研究成果,由小组成员选代表将问题讨论制作成简明扼要的PPT,并推荐一各主讲人进行课堂汇报发言。发言后,指导教师应就各组选题、学习、讨论、汇报的过程作出点评,点出不足之处及可以改进的地方,要求加以完善。

  二、PBL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培养作用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生物工程概论》课程中有不少理论比较深奥,如果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很难以灌输的方式加以真正掌握。PBL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主体,学生主动查找资料、主动针对某些知识点进行讨论研究,主动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主动汇报研究过程,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得以激发,能力得到培养[2]。

  2.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PBL模式中,从问题提出后各个组都制订了计划进度,各个环节均有一定的时间要求,学生如果一个环节拖沓,势必影响下个环节乃至整个过程,所以培养了学生时间观念,在有限的时间里处理多种事件,提高效率。同时,通过主动学习,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加强了学习的效果,从而间接提高了效率。

  3.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PBL模式中,在整个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在学习阶段,学生要自己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总结问题的能力。在汇报阶段,学生要有勇气上台演讲,要把问题说清楚说透彻,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我展示能力等综合素质。

  结语

  在《生物工程概论》课程中引入PBL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灌输为方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学生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其全面素质的提高,也必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芳芳,刘勇,刘婷婷,等.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相结合在医学微生物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9):864-865.

  [2]吕小萍,王瑾,闫莉,等.PBL教学模式在循环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1):21-24.

  叶建平 陈萍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