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竞赛亮点的探究》——以湖北文理学院音乐学院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对音乐专业大学生参加的校园竞赛与各类赛事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探究湖北文理学院音乐学院从音乐学(含学前艺术教育)、音乐表演、舞蹈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竞赛活动中的的关系,尤其是在竞赛中如何体现创新点、创新赛事内容、创新模式、创新方式中,呈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究,总结出如何通过赛事挖掘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音乐本科专业;创新竞赛活动;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创造力的竞争。

  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正是留下来了像爱因斯坦,爱迪生等科学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邓肯等等具有着开创性的艺术家的创造,才有了一代一代人的文明与智慧,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向前进。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创新能力,便不会有今日人类的文明,可能还同猩猩它们一起还过着钻木取火的原始生活,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庸才;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创新人才,那么它便是一个落后的民族。因此,对于创新能力的挖掘和不断地促进是一个不朽的主题。

  人,大量的能量储存在右脑,有脑开发得好的人,他的能力远远要比右脑没被开发的人强的多。人的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等都在右。脑在众多开发右脑的方法中,艺术教育正是得天独厚的载体,作为艺术专业中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更是与右脑开发创造力紧密联系的特殊人类之一。虽然,艺术专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如何使这些优势转化和激发,真正的形成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这是有其关键和开发的主要原因。

  如今竞争者的社会与竞赛的挑战,无时无刻不冲击着大学生学习就业的机会与机遇,在音乐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竞赛与创新活动,更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针对全国艺术高校中音乐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与竞赛活动为视角,以湖北文理学院音乐学院为例,探索一条激发音乐学生创造力与创新能力的竞赛机制与模式,总结其方法,促进教育教学与艺术创造,使赛事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实际的社会价值、带动经济价值与人才水平锻炼提高。

  一、创新竞赛的创新点探究

  何为创新点?创,开创,新,新颖,开创独具一格的新颖的亮点,也正是竞赛中独特之处。全国知名的高校赛事,舞蹈类有桃李杯舞蹈大赛、荷花杯舞剧大赛、电视舞蹈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节比赛、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舞蹈大赛等等。每届此类赛事,都吸引了全国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学校踊跃报名,在此类比赛中能获得殊荣的学校与选手无形中,带来了校园影响力,招生宣传的荣誉与考生的仰慕,证明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使得原先比赛中的固定模式和赛事内容发生了变化。为了更好体现舞者的能力,尤其是创造力,在舞蹈中、在作品中,可成现为二度创作塑造和艺术创造,二个方面。比如,舞蹈技巧组合,不仅仅是技巧的能力,有时技巧组合中音乐的选用,动作的设计和服饰与表现都无形中呈现了创造的价值与新颖的意义。即使在同一作品中,舞者的不同与不同的艺术处理表演,也都呈现的不再是模仿能力,而是创新性的又一方面。同时,在国际间的舞蹈赛事,如近几年流行的“舞林争霸”中美比赛中,更多的比的不再是作品,而是对一个即兴抽体的音乐和一个主题的创作,与一个新舞者的搭配,与一个新舞种的再接受改造的艺术能力。所以,如今的舞蹈比赛,再跳老三样,就已经没有了看点,更有新异的是连评委都成了看点与创新,这些,已经完全颠覆了我们常见的传统赛事,因此,创新竞赛已经不仅仅是科技手段的机器人大赛才叫创新,现在的艺术音乐舞蹈的赛事,方方面面刺激者观赏者的味蕾与激情,也使得有趣的有创新得竞赛成为了推动收视率与经济的一种手段,她无形中推动者观众与参与者与媒体得关系,同时,赛事成功后隐形得经济收效与媒体影响力也是无可限量得,正是如此,使得竞赛具有了丰富的可研究性与探索性。因此,借鉴全国赛事的成功经验,我院的艺术校园赛事,总结创新点上有一下几种特色与亮点:

  1.湖北文理学院“校园歌手大赛”,不分专业与业余,以声音以表演订效果,促进了歌唱在校园生活中起到的娱悦大学生,促进兴趣培养,突现专业的作用,正是因为没有专业的界限,反到报名踊跃,全民参与性强,导致商家看见预期效果,使比赛顺利而圆满地开展,为省级赛事与全国赛事推选做好了铺垫,成功的使校园赛事通过亮点突显,商家与校方都获得了社会经济利益,带来了社会影响力。

  2.“襄阳市大学生艺术节”,这是开创了首次在襄阳地区,集结五所大学院校,共同参与的艺术盛会和赛事,比赛的参院面广,同时,因为亮点与特色是五所高校联盟参与,存在了高校间的竞争与文化比较,所以重视都较高,另外媒体宣传尤为到位,各大电视台、报纸、网络都给予了全程跟踪,再与较大的商家赞助中获得了,舞台、场地、工作人员食宿、奖项、奖金和奖品的支助,有利地解决的竞赛的主要开支,并成功的通过市场运作,大学生和校园没有花费资金,成功完成了赛事。并在竞赛中,通过网络点击率的评比,使网络媒体关注达到上万人。

  3.“校园舞蹈新作品大赛”,2012年,9月推行,也算是湖北文理学院音乐学院首次在全校开展的专业竞赛活动,在整个赛事中,有专业组有业余组,有全院13个二级学院的参与,同时,舞蹈种类丰富多彩。亮点,在主要以新作品的特色,凸现出创新的力量。所有,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和改编的作品都可以通过比赛获得肯定,一有利于促进学生艺术创作,同时,在同一作品中,学生个人表现和个人艺术创作给予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舞蹈种类不限,使得更大程度的作品受欢迎的影响和艺术效果。通过三年的运作与实际市场运行。以及学生情况的改变,2013年舞蹈表演专业的申报成功后,此赛事升级为两个版块,一个是原先每年的3-6月份的校园新作品大赛,有衍生出另一个,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元月,以“炫舞楚风”为主题的专业组竞赛。分为“我是技巧王”、“我爱我家民族舞”、“智慧大脑舞蹈知识竞赛”、“十佳舞星”四个环节,把舞蹈类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通过赛事较为有机的统一起来。参赛学员必需达到学员总人数70%以上,每人参赛二项以上的可以进入最后十佳舞星的争夺。同时,在“十佳舞星”的争夺中,允许助演团队的拉票和群体参与的互动,加入创新能力内容“即兴舞蹈”考试,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把表演与创作,理论与实践合理有序的组织在一起。亮点突出专业课程与人才培养的相互促进,激励教学产生的人才价值。通过校园学生的各项能力的展示,推进社会认可度与影响力,把社会竞争优先引进到大学校园,促进学生的自创能力与创新思想,提前获得社会从业的自信值,激发学习动力,形成校园的核心竞争和人才实力。

  4.“学前艺术五项全能比赛”,音乐学院学前艺术专业2011级是首批专业的学生,在为期二届的学生中,通过专业学习进行的竞赛,分想开展,全年级参与逐层选拔,进行分场赛事,最后汇总十佳。此竞赛,亮点围绕课程和市场专业基本技能开展竞赛,即锻炼了学生的单项技能检验基本教学效果,也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比较与竞争学习动力,同时,此赛事的获奖者还能与校外平行院校与当地市级赛事对接,起到扩大影响和推动人才市场竞争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检验。学生反映良好,参与面广,赛事较为简便,运行流畅。

  二、赛事与创新能力的呈现探究

  赛事表面上,看似主要以选手的竞争成为关注点,但其实一个赛事成功的背后,团队与组织以及竞赛背后的潜在能力是非常丰富的,以下对于竞赛中的创新潜能进行分析:

  1.赛事的策划能力:从无到有,一个赛事的成功,往往是策划的成功,实施的可能。往往策划的成功就已经决定了成功的可能与系数。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方案策划,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能力的延展,因此,校园赛事刻有学会主动参与策划方案,组件策划团队,虽不是竞赛选手,但是通过音乐学生的参与本专业的竞赛项目的策划,对未来策划活动与大型事件的运筹与计划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预见设想能力与创造性的扩展。

  2.赛事的组织能力:组织是一个细致、耐心与具有领导的能力,这些能力在社会工作和人与人的配合上,有力地促进了赛事的正常运行,所以,组织工作中的方法与手段,是集聚领导者的个人创造和个人魅力的。因此,培养组织能力往往比培养一个独力的选手要难的多,也许组织者的专业技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具有凝聚力和亲合力,对营造团队文化和团队意识非常宝贵。这是,社会能力中,尤为重要的创造力的体现。

  3.赛事的运行能力:运行与市场化的推进,往往是一个赛事的卖点与社呼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如果运行能力不能持续,往往赛事虎头蛇尾,矛盾重重。赛事的内部各部门就如一个机器零件,运行的操作,在于每一部门分管的员工和人员身上,处理好与各个部门的关系,如赞助商、主办方、选手和媒体的关系,也是运行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这是一种推动力与创造力的体现。对如何分解工作,接到任务的创造性设想,就如给你一个舞蹈创意,去完成一个作品一样,创作的过程就是运行过程的全部,因此,运行本身就处处需要创造。

  4.赛事的推广能力:媒体推广外部宣传,从海报的设计需要创造,从微信平台和选手点击率能推广方式,以及竞赛奖项和推销选手,都是在推广能力的体现。如何促使宣传大赛,使更多的单位、企业、学校、选手的参与,人们的关注,这一切都需要创造与想象在其中做个预设,换位思考本身从他人身上找寻参与关注点,就像发明创造为社会与产业服务一样。文化的推广往往比大赛本身,显示出更为强大的增值价值与影响。

  5.赛事的后续提升能力:赛事的延续,往往是循环与上升的成功体现。人们的良好评价为下次活动的开展与运作提供了空间,为下次创造提供了机遇,因此,注意赛后的工作,选择如何的手段来抚平运行中的误区和缺陷,这往往是竞赛后人们不会关注的一点,但及时的收取赛后意见与总结问题,重新的再设计,本身就具有了强大的创造力的成果体现。为下一次的期待,埋下了伏笔,为没有参加竞赛的人员,给与了期望,造成了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以上,是我校在各类竞赛中体现音乐学生创新竞赛能力与创新赛事的点滴经验,在如今媒体电台,蜂拥而至出台各类优秀赛事时,无形为我们校园内和地方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当人们对于赛事的关注由选手,转入评委的感召,到对赛事本身的环节与策划体现出的智慧与创造赞叹时,我们不得不伸出大拇指,对于创造力转化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强大能力高呼肯定,对于在高校中提前引进竞争的机制引发的创造能力的体现,证明一切皆有可能,创造就有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世秀.《神奇的儿童艺术教育》.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1版

  [2]沈致隆.《加德纳·艺术·多元智能》.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穆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