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都要紧紧围绕“语言文字运用”来设定和实施,要树立“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观,把“语言文字运用”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一切教学活动与教学设计的核心指向和基本出发点。

  关键词:语文知识;能力;情感相结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都要紧紧围绕“语言文字运用”来设定和实施,要树立“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观,把“语言文字运用”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一切教学活动与教学设计的核心指向和基本出发点。

  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我根据学生现阶段心理和生理特点,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制定了适合的语言文字教学目标并得以落实,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有很深的感受,在教学中也有很多疑问和困惑。下面我就日常教学中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要明确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基础性

  “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其教学,首先应具有基础性。听、说、读、写诸方面语文能力都要打好基础。不能只抓阅读,忽略作文;或只抓读、写训练,忽略听、说训练;更不能忽略写字训练。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决定语文能力的诸方面样样都要训练,但每项训练都必须是初步的、入门的、浅显的。这方面“新课标”提得非常明确,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其次,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语言文字训练中应让学生对每一项语文能力都牢固地掌握,如小学中低年级写字不打好基础,到高年级甚至中学再要求写好字会很困难;同样,如中年级阅读不打好基础,到高年级或者中学时,一篇文章读不连贯,不会概括文章要点,阅读速度又慢,那时将怎么阅读。所以小学阶段,必须要所有学生打好牢固的基础,为进一步的语言文字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将语文知识、能力、情感相结合,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训练

  强调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训练,并不是忽视语文知识的学习。知识和能力是紧密结合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也就是说,只有语文知识的运用,才能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顺序,并以一定的语文知识为基础。例如朗读能力的训练,开始要多读,而要提高朗读水平,就要学习朗读的一些基础知识,例如,怎样掌握重音、如何掌握停顿、如何掌握不同的语调、怎样依据每句话末尾的标点符号读出不同的语气等等。当学生依据这些朗读的基础知识反复练习后,使朗读能力训练有方法可依,会更快地提高朗读水平。

  同时,能力发展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前提。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须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做基础。例如学生的作文,就需要有丰富的知识作基础;如果学生对于所写的内容涉及的知识不清楚,就写不出文章来。

  在学生的语文能力训练过程中,还必须注意教学的情感性和思想性。因为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学科,语文课是传情的主要课程。因此,学生要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感悟思想和体会情感,加强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

  三、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要注重基础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

  基础训练是指字、词、句、段的训练。字的训练包括读准字音,书写端正、规范,不写或少写错别字。当然,并不是要把一个字机械地写上一二十遍,一个字认真写五遍即可。词句训练包括对词语、句子的理解,有的要准确,有的了解大意即可,不要死记硬背概念。段的训练包括要会理解自然段,会分意义段,会概括段意。这些基础训练是必要的。然而,现在的应试教育对基础训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很多老师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应付考试,对字、词、句的训练多于段篇训练,忽视了对全篇课文的理解、积累、运用,削弱了语文教学的情感性,思想性。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词语概念以及背记段意等。有的试题编了许多文字游戏似的词语练习,脱离语言环境的孤立的词语比较等。这不仅浪费学生语文学习时间,也无益于语文能力的提高,这当然要大力反对。但是正确的基础训练还是很重要的。如学习一篇文章,首先要认识生字词,理解难字难词及重点词句,这样才能为理解篇章打下基础。问题的关键是设计练习的指导思想要转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有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尽可能的免收应试的干扰,要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宗旨。

  以语言运用为主的训练被视为综合训练。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读一篇文章的目的,从理解讲,就是理解全篇的思想内涵;理解字、词、句、段的目的,也是为了读懂全篇,从而受到教育,积累语言。从运用讲,学习了语文就要会读课文,会用语言表达,要能说会写;学会遣词造句,也是为了能写文成章,能用完整、规范的语言进行交际。所以小学语文能力训练应落实在综合的语言运用上。也就是在篇章的读写和积累上下工夫。因此,老师在讲读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对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当然,要通过具体的语言理解文章内容、思想、情感。在训练中,要让学生加强读书训练,要重视全篇的朗读、默读、背诵。加强作文训练,可以从二年级开始训练写日记,写孩子们想写、愿写、能写的文章,体现出语言的综合运用。总之,要把语文的基础训练和综合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课外训练,要课内、课外相结合

  因为儿童语言的发展,并不能完全依靠语文课堂教学,还需要来自更广泛的课外阅读和丰富的课外活动。老师们都知道,凡是作文好的学生,大都是课外书读得多,或参加活动多,他们的知识面广,思路开阔,写起文章来自然就有内容可写,能写得好。当今社会,获取资讯的渠道很多,学生们从课外读物中、从生活中不仅丰富了知识,语言也随之发展起来。所以要重视课外训练这一条重要途径,要把语文课教成开放型的课程。

  首先要摆正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课内和课外阅读,必须以课内讲读为主,课外阅读为辅,课外要配合课内。如课内讲读作品的一部分,课外可以阅读全篇;课内阅读学方法,课外阅读去运用,运用已掌握的阅读能力去学习、提高。

  同时,训练要走进生活。不要把孩子关在室内读书,要把儿童带到生活中去,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在活动中、在观察玩赏中,自然有序地学习语文,使课堂中学到的语言文字得到运用,使语言文字运用得以落实。

  总之,我们要充分领悟新课标精神,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加强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工作,注重培养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坚定不移地在语言文字运用上下足功夫,让语文真正归位。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陈勋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