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资源有效利用的探究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教学活动中,数学学习不能局限于书本和课堂,新课标要求我们打破原有以课堂为中心的界线,使课堂得以拓展,并向社会和大自然延伸,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资源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积累生活经验,学会运用生活中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在数学中看生活,在生活中用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资源;有效利用

  数学本身就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没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觉到枯燥无味,但数学学科又确实真切地反映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内容。因此,我校教师特别重视挖掘数学教学中的生活资源,并且加以运用。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使教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的实际意义。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利用生活资源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的学生眼里数学就是一大堆枯燥无味的概念、定理、法则和重复的运算,但在数学爱好者眼里,数字和字母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和具有灵性的精灵。作为老师,我们在课堂上所创造的一切机会都是为了让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只有这样,数学才能展示其精彩的一面。而提高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积极利用学生所熟知的事与物,事实证明,我们这样做确实是行之有效的。

  二、结合生活素材,开发教学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新的教学资源[1]。因此我校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经过重组的教材更具开放性,给教师留有开发和选择的空间,也能给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余地,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课始引导,在生活情境中融入数学

  如:首先向同学们介绍隆德的旅游景点,然后引出近几年隆德县接待游客的人数,让学生感受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也可以运用数学的眼光去关注。出示“人数统计”,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数据的初步收集和整理,二是为下一个环节“回顾旧知引入新知”作准备。

  2.课中探究,在生活环境中学习数学

  当学生复习了条形统计图,明确了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反映数量的多少之后,老师说:“可是老师见到的统计图却不是这样的。”再出示折线统计图的时候,同学们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这说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受到了挑战。老师借机抛出问题:“这样的统计图还能表示数量的多少吗?”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这为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奠定了基础。紧接着通过这些数据的整理、分析,以及对总体趋势的研究和对未来的预测,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现实价值,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搜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拉近了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距离。通过隆德某一天气温的变化等,更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

  3.课后延伸,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数学

  在拓展延伸环节,从学生最关注的成绩入手,出示两组不同的数学成绩,让孩子们讨论用哪种统计图更为合适。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

  开发教学资源,不是摒弃教材中已有的教学资源,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枯燥、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题目,让学生兴趣倍增[2]。由此可见,运用生活素材,开发和重组课程资源能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应用生活资源,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能使人产生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我校教师注重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和参与的机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存在,认识现实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挖掘数学中的生活资源,尽量缩短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距离,更多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创设的生活情景中去体验、去探究,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四、借助生活经验,体验数学价值

  数学用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真谛。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作为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3]。使他们更有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如:我校的老师在学习了《营养午餐》后,让学生课后去调查家人经常吃的菜谱,看看自己家的菜谱是否达到营养标准,并给家长提出合理的建议。使家长知道怎样合理搭配食品才能让家人吃的既营养又健康。

  教师这样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调查了解有关问题,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再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教师让学生给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教师让学生回到家里为洗衣机设计合适的护罩、计算火柴盒外盒的表面积;教学完《认识时间》后,布置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或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安排表;认识《轴对称图形》后,可让学生到校园外观察,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轴对称图形……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存在着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利用的数学资源。这些有价值的生活资源,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学习素材,教师应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学习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罗浩源.《生活的数学》.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2001.

  [3]《数学与社会》,胡作玄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丁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