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质量工程”是国家为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实施的一项战略性工程。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实施“质量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重申报轻建设、经费使用不规范、重短效轻长远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高校“质量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校;质量工程;问题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这是继上世纪末实施“211工程”、“985工程”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是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但在实施该项工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一、高校“质量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重申报轻建设,出现只见看花不见养花的“表面工程”

  一方面,质量工程项目是新时期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资金和政策方面都对其给予倾斜。质量工程项目遴选严格,获批项目数量较少,获批后即可获得相关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因此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绝大部分申报单位或个人均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另一方面,上级主管部门对质量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提出指导性意见,对项目的要求比较宽泛,如申报书或任务书中确定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周期由项目负责人自行建设,具体建设周期内的工作任务、进度安排也由项目负责人自行把握。而这两方面本来是应该自觉落实做好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实施单位及负责人却以此为漏洞,投机取巧地把精力放在了申报上,放任或有意地轻视了建设,把“表面工程”当成成果,以至部分项目超过了建设周期,仍然没有达到建设目标,致使质量工程项目在推动教学改革,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效果大大降低,预期目的没有达到。

  2.重收入轻计划,出现只知收果不知分配的“花销乱帐”

  质量工程项目立项之后,项目建设经费的下拨主要分一次性和分阶段两种。对于经费的使用,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建设之初,就应制订详细的经费使用计划,按计划、需要支出。在项目验收时,经费也应使用完毕。但在实际中,部分项目在经费使用上出现“花销乱帐”。一是经费使用计划性不强。没有制定可行性使用计划,导致项目已过建设期,经费还没有使用完,影响了项目建设预期目标的实现。二是经费报销内容超出范围。项目经费没有按照规定用在项目建设上,报销内容不在任务书中列出的项目支出范围。三是经费金额超出额定。经费支出金额应控制在经费使用计划所列额度内,但部分项目有超范围报销的情况,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实施效果。

  3.重短效轻长远,出现只抓眼前不抓持续的“短视效应”

  有的项目具体实施单位对建设项目缺少长期规划,只把眼光放在既定的目标上,在立项过程中,申报项目单位或个人在获批立项后,仅仅以完成为目的,缺少优势资源的二度开发与利用,导致冲击更高一级的项目后劲不足,也使得资金投入得不到有效的长效回报,可持续发展力不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资源。

  二、建议与对策

  1.加强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清理“花销乱帐

  一是制订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对于经费的管理使用,国家和相关部门就质量工程项目经费使用均有明确规定,要求各高校严格贯彻执行。各高校应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国家及相关文件要求制订《本科质量工程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经费必须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提出不得超范围、超额支出等要求。高校应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专门学习《管理办法》,就内容及规章制度进行重申和强化。二是加强检查监督。由校领导、项目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联合组成检查监督机构,进行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督促经费使用单位制定经费使用计划,并按规定实施。三是设立经费违规使用举报信箱。检查监督组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保密邮箱和电话,接受群众举报,对群众举报均进行核查,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结果,提出处理意见。四是建立惩罚机制。对于违规使用经费的单位和负责人,要按照要求进行问责,并视情节予以党纪及法纪处理。通过以上机制,严格项目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2.加强质量工程项目的管理考核,杜绝“表面工程”

  一是强化监督考核的杠杆作用。国家和相关部门对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是以指导性为主,其监督及考核比较宽泛。由此造成的监管漏洞,应由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围补。要充分发挥考核的杠杆作用,以考促管,以督促建。要通过考核与监督,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立项申报、年度检查、项目验收、推广应用四个阶段实施目标管理,及时组织中期检查和项目验收工作,确保各项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按照既定目标有序推进,促进项目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二要充分发挥项目所在单位的统筹管理作用。要强化项目建设单位的主体意识,增强教学单位在实施质量工程方面的责任意识。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所在单位要加强项目指导,加强过程监督,要通过制订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分解建设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将建设指标细化到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要通过定期组织自评、阶段检查和评估,及时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尽可能为项目开展创造条件,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3.改变“重申报轻建设”的不合理做法,建立过程质量监控和建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

  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和成效是项目实施的主要目标。为使质量工程项目真正在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中发挥应有的成效,高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过程质量监控体系以及建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促进和完善教学质量提升机制。要从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各个具体环节出发,确立系统全面的校级质量工程建设标准。在项目实施效果方面,要重点考察项目运行对教学效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际作用,始终将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作为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检验标准。通过定期对质量工项目的运行状态和效果进行分类评价、分类指导,促进项目的有效管理,切实改变现实中“重申报轻建设”的做法。要通过项目建设的校、院二级管理,形成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相互协调、运行有效的过程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改进和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4.加强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可持续性研究,解决“短视效应”

  一要注重可持续性指导。目前各高校申报和建设的质量工程项目,多数都具有长期性,是学校未来申报更高级别项目的基础,高校相关职能部门要参与项目的可持续建设研讨,与相关单位共同确立项目建设的长远目标和规划。二要注重成果的实践应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目标是形成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要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课程建设等成果与实践相结合,着重解决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难点和薄弱环节,着力推动教学质量上台阶。高校要通过进一步完善项目成果的应用促进机制,积极推广和转化已通过验收项目的建设成果,防止质量工程项目“只建不用”或“建而无用”,使重申报与重建设、重应用三者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质量工程项目为教学服务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李录平等,对“质量工程”建设的理性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7).

  [2]余承海,论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异化与超越[J].江苏高教,2012,(1).

  [3]王芳亮,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异化及矫正.当代教育科学,2013,(5).

  [4]张安富,正确处理质量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几个关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6).

  [5]王嘉毅,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提高—与巴奈特教授的对话[J].高等教育研究,2008,(12):77.

  纪常鲲 冯文艳 纪常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