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教学视野下的中学英语写作实践探究——基于个性分组教学视角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2 14:44
摘要:“分组教学法”近年来受到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极大关注。它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在外语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旨在通过探究“个性分组教学”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写作。
关键词:个性;分组教学;英语教学;中学英语;写作
引言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使用能力,其中英语的写作能力是对这所有能力的使用和检验,这使得英语写作训练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不难发现,不论处于何种阶段的何种学习水平的学生均有一定程度的英语写作困扰,中低年龄段的学生大多表现为写作兴趣底下或想写却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而较高年龄阶段的学生则常常无法将心中已有的中文句子用英语句式表达出来。在此背景下,笔者试以个性分组教学法为基础,结合教学实践,教学中实行先教学、后分组、再教学、再分组的教学模式,展开了利用个性分组教学法进行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探索,就如何使用“个性分组教学”提高外语写作教学效果、推动写作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个性分组教学及其理论基础
小组学习法(teamwork system)又叫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皮亚杰早在20年代便提出合作学习可加速学生智力发展,维果斯基(L.S.Vygotsky)也从社会角度加以论证过这一理论,美国教学家杜威(J.Dewey)也强调了互动学习过程的促进作用。在外语教学研究领域分组教学研究者朗G.D.Long和克鲁斯(G.Crookes)等人更是指出分组学习具有使分组学习者使用目的语总量增加且质量提高的好处,同时指出分组学习可以帮助学习者获得更多个别指导,在更轻松的语言环境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好处。
个性分组教学在分组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分组时间及方式形成,目前国内对该种教学的研究时间尚短,但分组教学研究时间已久。在个性分组写作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分组时间和分组依据进行调整,将分组活动置于教学活动中段并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二次分组,采取先初步教学后根据学生自由选择的学习内容进行分组,改变先于教学活动的随机分组教学模式,力求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按小组教学同时再次让各组学生根据实践内容进行组内分组,以此帮组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更好的完成训练内容。教学中除运用个性分组我们还将引入思维导图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写作思路的训练,帮助学生扩大写作内容,梳理写作思路。相较于传统分组教学法而言,个性分组教学更顺应学生的主观意向,提升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将分组式教学的优点最大化的利用于写作教学活动中,同时思维导图的发散引导可以提升分组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独立的思维体系,通过“总体学习,分组学习,再次学习,分组实践,交叉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最终实现自主写作。
二、个性分组教学的实践探索
中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常出现两大类问题,即“不愿写”和“不会写”,许多不愿写的学生也是由于不会写而逐步丧失英语写作兴趣。因此笔者采取主要解决学生“不会写”的问题,同时兼顾解决学生“不愿写”的问题。解决首要的问题就是教会学生“写什么”其次则是“怎么写”,当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能享受写作乐趣时,许多不愿写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针对“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笔者尝试通过后发分组式教学结合思维导图式教学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写作能力。
以高考英语写作中常见的书信类作文为例:
(一)教学准备阶段
第一步:在教学开始前由教师将本堂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及学习方式告知学生。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更快达到学习要求并及时结合自己的情况调整学习方法。
第二步:由教师将书信的格式,写作步骤及写作方法一一教给学生。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书信书写的格式并掌握书信书写步骤的基本要点,完成书信体书写学习的基础学习,为后期分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实施阶段(大脑风暴)
教师展示材料后提出问题,给5-10分钟让学生去列出可能的想法写相关的任何东西,不用想细节,再选择出有用的去延伸,画思维导图,再与小组讨论最后会形成很多关于主题的想法。
第一步:由教师将“感谢信”和“道歉信”两个题目列于黑板上,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一进行练习,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将学生分为“感谢组”和“道歉组”。
在经过书信格式及书写步骤的学习后,学生对书信体已有大致的了解,此时安排学生选择分组不仅更科学也更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在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习的兴趣,弥补了传统分组中存在的学生感兴趣、看热闹却不知道劲往何处使的缺陷。
第二步:分组完成后由教师为两组分配相同的学习任务:确定感谢或道歉的事件
此时教师使用思维导图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扩充写作内容,采用先发散后归纳再发散的思路,引导学生寻找写作素材并最终将写作内容分为“精神”和“物质”两大类,并帮助学生在此分类下继续分类。“精神类”可以包括“正面精神”如:“支持、鼓励、关心等”和“负面精神”如:“争吵、误会、责备等”。“物质类”包括“正面物质”如:“帮助、照顾等”和“负面物质”如:“损坏、遗失等”。引导学生将两个分组的内容进行互换和交叉使用,在帮助学生梳理思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时进一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扩大写作内容从而找到细化具体的感谢或道歉的事件。在学生提出许多具体的写作内容后将这些内容按照“正面话题”和“负面话题”对学生进行进行小组内的二次分组,并由教师再次强调书信的写作格式及写作步骤,按组指导学生开始进行写作训练。
中学生在写作时常常不知道写什么,拿到题目都觉得简单,但真的着手时又不知道如何有条理的进行表达,因此我们先帮助学生建立有逻辑、有条理的思维网络,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写作内容,分组式的学习方式有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轻松的讨论氛围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并相互借鉴,同时分类归纳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把握学习内容间的规律和本质,在未来其他同类题型不同题目的训练中进行知识迁移。组内分组的方式可以直观的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间层层递进的关系,同时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任务,细化学习目标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技能。此外组内分组的模式可以帮助教师最大化的指导每个学生的学习,使得教师的指导更明确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师生间互动的质量。
第三步:组织组内分组的学生进行第二项学习任务,表达你的感激之情或抱歉之情。
结合教学开始时教过的书信体写作步骤,在学生找到具体的写作事件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情,帮助学生体会对应事件的情绪和心理。
采用分组式的讨论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类似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而且相反情绪组间的摩擦也能帮助学生形成逆向思维,扩宽写作思路,掌握相反两种情绪的表达方法。通过两次分组帮助学生理解“从事件到情感”的写作思路,体会各部分学习内容间的关系。
(三)组织练习阶段(大纲)
深化大脑风暴的内容,写词、短语、句,根据水平把思维导图扩写化为大纲。
第一步(初稿:学生整合细节):将已有的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作训练,在规定的题目范围内自行书写。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教师兼以辅导和活动组织。
在学生明确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的基础上,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已有的知识,巩固并发现自己的不足,小组学习的形式可以使得每个学生都得到教师的关注,同时在同一群体中进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开展合作式的学习,提升学习效率又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四)、活动评价阶段(修改、提升和定稿)
第一步:将学生完成的练习在第一次分组的大组内部进行互换交流,寻找同类话题不同写作切入点的写作异同点并进行交流。
在同一学习主题中相反方面的内容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形成逆向思维并归纳异同的思维习惯,组内讨论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交换训练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借鉴到不同的写作技巧,扩宽学生写作视野。
第二步:以第一次教学分组为单位进行两个大组的练习互换交流,帮助学生寻找相反话题间的书写异同,巩固书信的写作格式和步骤,掌握写作话题间的互换方法,扩充写作内容和方法。
在第一次交换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交换,帮助学生发现相反类话题的异同点,并通过分别交换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分组的依据及依据间的逻辑关系,在不同学生的练习观摩中学生最大效率的进行了实践和运用,更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归纳为未来学习中的迁移做准备。
第三步(互评):学生根据自评改正后再交由有小组成员评价修改,小组成员应根据教师给出的互评表进行修改,不明白之处可作出标记小组商量解决,有争议之处可请教老师。
第四步(定稿):学生综合评价后再修改,形成最终作文。
三、个性分组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
个性分组教学不仅拥有分组教学法的各种优点,同时解决了传统分组教学法中随机分组忽视学生主观兴趣和选择的问题,实现了分组的科学性、人本性、趣味性、创意性、多样性及个性,最大化的缩小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找到最是和自己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分组教学意在形成竞争从而发挥学生主动性,个性分组教学在此基础上尊重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解决学生写作兴趣底下的问题,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协作,增加学习时间的同时激发灵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一堂课课内实现了选题取材、提纲、草稿、修改、修订、定稿和展示。教师既把握了过程也抓住了结果。
就学生而言,后发分组教学在传统分组教学的基础上调整了教学分组的时间,让学生对学习任务在一定认知上进行选择可以更科学的帮助学生精确找到自己的兴趣范围,并且将先分组形成竞争而导致部分学生因一味追求竞争而偏离学习轨道的问题有效缓解。同时让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写作主题和内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组的方式更好的贴合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基础,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讨论,实践,交流形成完整的学习过程,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顺利完成练习,并在随后的交流中对已经掌握的方法进一步巩固,通过交流对比总结出自己对于该部分学习的心得,通过观摩其他学生的实践内容扩宽自己的写作思路,学习不同的写作技巧,对于学生自信心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有明显帮助。
就教师而言,后发分组弥补了教学中不确定学生需要什么和适合什么的不足,最大程度的帮组教师顺利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确保教学工作顺利有效的进行。加入思维导图式的分析方式可以帮组学生发散思维充实写作内容,科学合理的逻辑思维的构建可以为教师未来的教学奠定扎实基础。
四、结语
个性分组教学是分组教学法的发展、细化及衍生。它既来源于分组教学法又区别于单纯的分组教学法。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协助指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教学效果。由于是新模式和新方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挑战。既要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又要避免合作学习的“假”与“浮”,在外语教学中,具体操作还需进一步的开发和实践。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继承中创新,从而探索一条可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的新路子,推动教育创新即改革。
参考文献
[1]马南.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分组教学.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2月第一卷第4期.
[2]易庆辉,刘海燕.英语分组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3月第25卷第2期.
[3]周海龙.浅谈英语分组教学策略.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32期.
[4]高春兰.小议英语写作训练方法.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6期.
[5]杜银冬.分组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科技资讯.2006年18期.
[6]钱伊琳.词块理论指导下的小学高年段英语写作教学思考.江苏教育研究.2013年10期.
[7]吴援明,肖华.分组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高教论坛.2008年03期.
李铠乐孜 王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