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语文阅读,小学,陶行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2 15:38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和文章的写作背景,以便学生能读出作者以及文本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再造想象,结合自己生活经验深入理解文本。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读问结合、读思结合、比较阅读、读写结合,如仿写、续写、扩写、补写、自写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从而富有创造性地阅读。
关键词:阅读兴趣;积累词语;细读文本;阐述观点;多元解读;注重技能;了解背景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因此,教师应注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本材料,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生的阅读过程实际上是认知过程,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必须有良好的情绪情感,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二、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在具体的阅读中积累相关的词语
在《匆匆》这篇文章中有一个词语最难理解,那个词语就是课文的标题“匆匆”。如何才能使小学的学生理解这么抽象的“匆匆”呢?那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因为课文的标题又称作是文章的眼睛,它概括着文章的主要内容,只有学生读懂了原文,那么他们也就理解这个抽象的词语了。在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它对学生理解“匆匆”的含义至关重要。那段文字就是: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朱自清《匆匆》原文节选)在阅读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中的“他”是指代我们所说的“时光”,然后通过后边的文字引导学生理解时光流逝速度之快的事实。最后再通过学生对时光流逝速度的感悟,分析出“匆匆”的含义:匆忙、急遽。因此,阅读教学的第二个任务就是结合具体的文本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特殊含义。
三、阅读教学还要对自己感兴的事物阐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在阅读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时光匆匆”有了自己的感悟,而且针对这种“时光匆匆”的现象有了自己的感悟。为了表达他们自己的理解,他们“引经据典”的诉说着自己的感悟。为了更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在学生的具体叙述中可以采用这样的句子:匆匆:时光像例如有的学生这样说:匆匆:时光像桃花,花开花落;有的学生这样说:匆匆,时光像流水,一去不复返……当然了,学生还可以引用那些惜时的名言警句来表达对珍惜时间的劝勉:例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四、抓住重点词句细读文本,了解文本作者及写作背景
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一方面要让他们细读重点字词句,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知识和作者生平经历等。学生对文本细读时,品味关键、重点词句是非常重要的,仔细品味学生就会发现文本中内涵丰富、表达文章主题的字词句。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宋祁)的“闹”字就是全诗的关键词,着一“闹”字便化动为静,使全诗意境生动活泼、春意盎然、充满生命的律动和活力。文中的关键词句值得让学生去细细研读和品味,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境界,大部分的关键词句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应引导学生于细微处见神韵,细品文本。此外,文本不是孤立的,具有独特的写作背景和写作动机。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和文章的写作背景,以便学生能读出作者以及文本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多元解读文本,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
阅读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再造想象,结合自己生活经验深入理解文本。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读问结合、读思结合、比较阅读、读写结合,如仿写、续写、扩写、补写、自写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从而富有创造性地阅读。语文的文本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阅读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文本本身就是丰富的、多元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多元阅读,多角度理解文本。传统教育观念片面追求唯一确定答案的一元解读泯灭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解读文本,更不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
六、阅读教学中注重技能训练
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活动是动态的、鲜活的、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赋予了文本新的生命,学生会对文本作品产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重视趣味教学,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实物、多媒体、游戏等方法进行阅读教学;重视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勤于思考、推理事物的变化、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得出科学的论断,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技能水平。
七、阅读教学要通过具体的阅读积累名言警句、成语格言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积累相关的语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更加顺畅地表达阅读中产生的具体感悟。如上边提到的那些惜时名句,它不仅是学生理解“时光匆匆”的基础,也是学生面对“时光匆匆”而产生的具体的感悟
八、总结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确定正确的教学任务,不仅是实现小学阅读教学目的的基础,而且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因此,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结合具体的阅读教学内容,对此给予高度的关注。
于洪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