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探析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要求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体验和生活背景出发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能够用物理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文从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出发,分别在引入阶段、新课阶段和巩固阶段三个环节中探讨物理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从而为丰富物理教学方式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一、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物理教学生活化”指的是在物理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生活体验和生活背景出发来激发学生兴趣,让生活中的事物成为物理教学的来源,从而帮助学生用物理的眼光看待生活世界,感受物理的魅力,体会物理就存在于生活中。

  笔者认为物理教学生活化主要体现在:一是提炼学生在课堂前已有的生活经验。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生活体会,他们对身边的大小事中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和体会。对生活的关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物理知识。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堂前有意识的体会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提炼真实的物理实例,让物理学习变得更加兴趣盎然。二是关注课堂的现实生活,让课堂生活化。课堂也充满了生活氛围,它和日常的衣食住行不同,课堂生活是学校有系统、有计划且有目的安排的特殊生活环境。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氛围,让物理学科和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三是为学生课后的生活体验打好铺垫。在课堂中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教学和生活体会的联系,教师也必须在课后进行延展,让学生从课堂中吸取的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引导他们从生活中观察物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一)导入阶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的导入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教学质量有着莫大裨益。课堂的导入就好比一篇文章的摘要,让学生明白整堂课的重点和亮点,从而指引他们为课堂的开始做好准备,创设高效、生动、有趣的物理课堂。在物理教学中存在着多种新课导入的办法,但是生活化的导入会真实而简单,学生感觉到非常熟悉,能够更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对这堂课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解“摩擦起电”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导问方式引入话题:为什么用久了的电风扇会在扇叶上布满灰尘?为什么我们在脱毛衣时会发出“呲呲呲呲”的声音?天气寒冷干燥时,为什么女生梳头发时头发会吸附到梳子上?这些都是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的问题,时常也会引发学生的思考,但他们通常都没有答案,正是从这些问题中可以让他们再次重新激起思维的火花,带着问题进入了物理课堂。另外,在讲解“影响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时,就可以让学生提出一些他们在生活中让衣服干的更快的方法,通过不同的结果进行讨论来说明,为什么放在阳光下、有风的地方这种方式会让衣服干的更快呢?从而引入了新课。

  生活是产生物理问题的土壤,让学生从生活中带着问题来思考,这种课堂导入方式会让学生立刻产生亲切的熟悉感,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热情,为教师在接下来的讲解中打下良好的铺垫和基础。

  (二)新课阶段——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在物理的新课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学生往往一时半会难以立刻理解和接受,从而陷入沉思中。从生活中引入类似的问题,换一个角度切入概念,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理解中的困难,从而为物理概念的学习提供认知支持。

  在热学的教学中,“物质的比热容”是难点也是重点,通常教师在讲解时学生普遍表示无法完全理解。如此以来,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问题来解决这个棘手的概念:①将一壶水从温水烧开和将一壶水从冷水烧开,哪种情况需要吸收的热量多?②将半壶水从冷水烧开和一壶水从冷水烧开,哪种情况需要吸收的热量多?初中生已经具备这样的生活经验,因此这两个问题对他们而言不难回答。从而教师带着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讲解了温度和质量的变化量与物体吸收能量的多少相关时,可以再次引发另一个问题:③把一壶水和一壶煤油都从加热到哪种情况需要吸收的热量多呢?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在初温均为20℃的情况下,将相同的电加热器给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学生可以从实验中得出煤油比水加热所需要的时间更短的结论,由此物质的种类影响了物体吸收热量多少这一概念也自然而然被理解了。

  (三)课后练习——寓练于乐,巩固应用

  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并想要通过自己的知识给予解答。因此,在布置习题时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给他们熟悉的题目场景,会让他们知道通过哪些物理知识能够解答他们所遇到的问题,然后再进行分析和解答,对以往的知识巩固也是非常有益的。

  例如,“密度的计算公式”就可以这样来布置习题:①小花的爸爸在金器店为妈妈购置了一个手镯,小花用物理学知识测出手镯的质量为30g,体积为2cm2,你能够帮她鉴定这条项链是真是假?②请你估测教室内空气的质量,运用密度知识来作答(已知空气的密度是1.29Kg/m2)。

  这些生活化的习题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从物理知识中学会了如何解决生活问题,对今后展开物理教学具有莫大裨益,也让教师展开了新的教学形式。

  三、结束语

  在初中物理开展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从生活中联系物理,在物理中引入生活,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还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难题,可谓一举两得。通过这样全新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多的让物理课堂更加活跃,更加充满学习的动力和氛围。

  参考文献

  [1]冷耀.试析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研究[J].才智,2013,09:64.

  [2]谢远军.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2013,04:70-71.

  [3]高京山.新课标背景下加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62-63.

  [4]张达胜.联系生活,落实三维目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密切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2:34.

  潘法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