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及对策浅析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就业指导,高职院校,毕业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3 15:11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职院校毕业毕业生未就业的数据呈逐年增长趋势,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就业指导课已被纳入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体系,是培养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和就业观,合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强有力保障。因而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就成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任课教师首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职类;就业;就业指导课
一、当前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一)重视程度不足
学校层面,根据教育部要求,各高校都开展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高职院校也纷纷采取了行动。但是由于基础不够夯实,前期准备不充分,就业指导课程较多都为应付式地开展,任课教师基本是由就业办、辅导员来完成教学计划安排的课程与课时量,但这些教师群体普遍没有经过多元化的培训,授课经验与能力不足。教师方面,部分教师对就业指导课的指导思想存在偏差。很多担任课程的老师认为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纯粹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从而忽视了给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这一主要原则。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作用则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学生方面,高职类学生在思想认识上不能真正意识到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较多高职类学生认为掌握一门过硬的专项技能则可以找到工作,就业指导课对其帮助不大,无法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难以调动学习的兴趣。大多数学生仅为了完成相应学分被动上课,课程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难以发挥推动作用,较难达到预期效果。
(二)师资队伍有待提高
就当前高职类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师而言,教学团队多数为学院综合部门(如就业办、团委、学生工作处)及辅导员,专职的就业指导教师少,师资缺乏职业化和专业化,人员层次参差不齐。很多就业指导教师对国家就业政策和法规了解分析不足,参与就业专题讲座培训机会较少。另外,大部分就业指导课任课教师为毕业后留校任教或立即进入高校工作的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社会求职经验及企业的实践锻炼与社会阅历,虽然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理论基础知识,但却不能真正理解课程的教学意义和目的,导致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授课过程缺乏说服力,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最终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没有与时俱进
当前,高职类院校就业指导课授课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教师在就业指导教育教学课堂当中占主体地位,教学方式主要依靠多媒体设备、体态语言表述,多数讲解就业政策、技巧指导、就业信息发布、择业方法指导等。这种“照本宣科”的单一授课方式与内容,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不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社会的需求,并帮助其找到适合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新兴行业对技能人才有新的要求,就算传统行业也会对提出新的规则。高校开展就业指导课的教育教学内容与形式也应该发生改革,要开展多元化的授课形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人生指导,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
二、就目前高职类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与对策
(一)思想认识上提高
首先,高职院校领导及职能部门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就业指导课对于学生就业的意义与重要性。从而在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师资配备、教学机构建设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架设职业指导课程的合理构架,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实施方式及教学理念,合理开展教学评价,切实形成一整套合理化教学体系。其次,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师也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程对促进学生就业有着重要作用,要十分重视教学活动与内容的准备。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自身正确的就业观,理性地看待当前形势,不是盲目地攀比彼此工资待遇、环境及工作条件等外在因素,而是从自身出发分析自身的兴趣、性格、长远发展等内在因素,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最后,让学生也能在思想认识上认同就业指导课对促进未来就业会发挥相当重要且积极的作用,让学生获取到其他专业课程无法收获的相关多元化的就业知识,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进行思想转变,从而提高开设就业指导课的成效。
(二)师资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及科学化
培养与优化一支相对稳定、有较强专业能力、知识储备丰富、综合素质强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已成为高职类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环节的重中之重。就业指导课程的性质特点决定了其是一门涉及众多学科门类的课程,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由于这一特点使得在师资配备上需要由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担任。同时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师资团队开展对应的就业指导方面培训及讲座,争取开辟渠道与便利,让就业指导课教师有机会多下企业参与社会实践及参加校外多种相关培训进修,以此来帮助任课教师夯实专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与强化教师素养,使得高职就业指导教育不断专业化、规范化及科学化。
(三)符合学生思潮利用好新媒体平台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学生的就业形势、政策及技巧等基础性内容,可以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设计中加入新媒体平台的运用。结合各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开展网络化教学,其教学形式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模式而言,更能引起学生的新鲜感,贴近学生的生活,达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建立就业指导平台,特别是课后对学生进行职业解答与就业指导。学生进入大学后,环境的改变可能导致学生想法会不断的变化,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大致为就业、升学、创业三个方向;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与想法不一样,在授课过程中内容不一定都能满足每一个体的需要,特别是大班式教学。所以在上课之余,要利用好新媒体平台专门的进行就业咨询,采用一对一的职业咨询和就业指导,真正地掌握好每位学生的需求,为其出谋划策,从而也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利用好新媒体平台,不断强化毕业生的就业意识,对毕业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畅通沟通渠道,每周或每日推送相关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及一些小贴士,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利用新媒体来提升就业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余钦,《高职就业指导课问题与对策研究》,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
[2]郁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现状与对策分析》,科技信息2010(03)
[3]孟超;王刚;杜宁;聂鸿彤,《新媒体时代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的策略研究》,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梧雨璇 宁显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