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教师支持性教学策略的分析

  摘要: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是幼儿自主建构和认知发展的过程,教师作为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外部推动力,通过树立正确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师幼观,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与幼儿进行互动,提供支持。本文对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教师支持性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儿主体性;教师;支持性;教学策略

  引言

  幼儿处于个体主体性发展的起始阶段,其主体性发展水平直接影啊着幼儿性格的养成,幼儿主体性培养的条件是幼儿在日常互动中主体地位的体现,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有限,幼儿自身是不能完成的主体性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在师幼良好互动之下培养幼儿主体性发挥作用,对于幼儿主体性发展十分重要。

  一、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涵义

  幼儿主体性就是幼儿作为自身主体的内在规定性,是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作为主体所具有的特征和属性。其本质内涵包括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选择性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而幼儿积极主动地、富于创造性的参与到活动之中,是幼儿发挥主体性的具体表现。

  二、教师支持性教学策略的涵义

  支持性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以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为目的而采取的可以引发、维持幼儿主体性的行为及意向,提高幼儿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选择性的方式、方法及其运用的程序。

  三、幼儿主体性发展与教师支持性教学策略的内在联系

  1.支持性教学策略有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主体性不是主观自生的,也不是主观精神的固有属性,而是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在主客体的交互作用中逐渐得以显现和发展的。幼儿处于个体主体性发展的起始阶段,其主体性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以后主体性的发展。所以幼儿期作为人生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对其进行主体性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幼儿主体性的发展需要把自身作为一个主体,投身于各种实践活动中,这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但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局限,仅仅依靠幼儿自己是不能完成的,需要外来因素的刺激,这种外来刺激绝大多数来源于教师的支持。

  2.幼儿主体性发展促使教师探寻新的支持性教学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主体性发展具有阶段性。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身心发展水平的提高,原本有效的支持性教学策略可能会变得无效,因此,在幼儿主体性不断的自我建构和发展中,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促使教师不断的探寻适合当前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支持性教学策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动作是联结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认知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儿认知的形成、主体性的形成必须通过活动这一中介。而操作活动的人正是教师,教师的教学策略不是随心所欲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幼儿不断成熟采取的适宜的教学策略,正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四、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教师支持性教学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

  ①教师观的转变。教师观的转变是转变教学观念的前提,它在意识层面上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支持。教师观的转变,就是要求教师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性,而不是教学过程中绝对的管理者、控制者。②师幼互动观的转变。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是转变教学观念的核心内容,教师观、教学观不仅都渗透在师幼关系中,而且通过师幼关系反映出来。民主平等是一切师幼关系的集中体现。幼儿是独立的人,有独立的人格和需要。如果教师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在幼儿的面前,势必使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失衡,在神圣的教师面前,幼儿就会胆小、退缩,或沉默寡言不敢发表见解,或人云亦云没有新意。③教学观的转变。教学观的转变是转变教学观念的关键。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反映了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过程。而在幼儿园教学中,常常出现重教学轻反思的现象,在教育管理上缺乏有效组织、引导教师反思的机制,教师自身缺乏自省的意识和方法。为讲课而讲课,忽略教育目标是否适宜、教育内容是否适宜、教育环境是否适当、教育要求是否适度、教育方法是否适合等。因此,要转变观念,教师应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和行为。

  2.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模式

  师幼互动是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与过程。不同的师幼互动行为构成了幼儿教育过程,教师与幼儿间的每一个细小的互动事件都可以视为幼儿教育有机整体的一个切片,既影响着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又标识着幼儿教育外显的教育手段、教育结果与内隐的教师的儿童观、儿童的教师观。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3.创设支持性环境

  创设好的环境,对一个人的生活、学习、性格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定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尊重平等的心理环境,能使儿童产生安全、亲切的心理感受,这有利于儿童自信心的建立;反之,冷漠、歧视的环境易使儿童产生胆小、退缩和拘谨的心理和行为,这则不利于儿童自信心的建立,从而严重影响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对幼儿园环境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而且应该具有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以有效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4.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幼儿园的教学所采取的方式和策略,首先要坚持适宜性原则;其次,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应集中体现在激发幼儿积极性上;另外,要处理好课程实施中预成与生成的关系,并因时因地改造、创新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从微观的教学策略上凸显教师的教育智慧。

  五、结语

  总之,随着幼儿主体性发展越来越受重视,教学策略也凸显出其重要性。支持性教学策略体现了民主、公平、开放、关注、沟通、合作的教学新理念。它是一个在多个角度体现出对幼儿发展提供支持的策略,它的有效实施需要幼儿园、教师、幼儿等多方面的有力配合,表面上可以丰富幼儿园教学指导体系,实质上却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秀荣.关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0,03:7-9.

  [2]李明光.论师幼互动与幼儿的主体性发展[J].才智,2015,08:223.

  李春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