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三个自信”调查报告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改革开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2 17:54
——以攀枝花学院为例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栋梁,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社会。笔者认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高低与对“三个自信”的认识有较大的联系。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内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的认识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对此社会的认识和评价也褒贬不一。本调查指在通过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三个自信”的调查研究与分析,查找其成因,为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坚定“三个自信”提供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三个自信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大学生是否坚信“三个自信”是紧密相连的,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素养的完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对大学生这方面认识的调查认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相对缺失,整体水平处在一种偏低的状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不了解不自信。但同时又发现,当国家和民族遇到重大事件、重大问题、重大困难时,大学生们都表现了极大的关注,表现出了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为了真实、全面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的认识,课题组以攀枝花学院为例对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以期作出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评价。通过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三个自信”的现状的调查、查找其成因,为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坚持“三个自信”提供有效的对策。
二、调查的对象、内容、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攀枝花学院为例。选取基本开设和学完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大二的100名学生,学生涉及艺术、生化、机械、电气、计算机、材料、人文、土木8个学院。
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大学生历史使命;社会责任意识的现状及认识;“三个自信”的了解认识。
3.调查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在调查之前,课题组搜集了调查报告的相关资料,认真研究了这次调查活动的安排、计划方案,从而以确保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有广度、有深度的调查活动。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另外,为了弥补调查问卷收集信息的不足,课题组还在课余生活时间对部分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个别院系学生座谈会。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其中回收有效问卷为100份,有效率为100%,达到了研究分析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研究取样的代表性,能够较真实反映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的认识水平。问卷表回收率与有效率。
2.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处理。本次问卷调查数据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
3.结果与分析
问题一,你知道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吗?
A.知道48%B.不太清楚58%C.不知道4%
调查表明:58%的学生不清楚国家赋予的历史重任。这样的结果导致的是学生没有明确的理想和目标。
问题二,你认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是?
A.很有社会责任感3%B.有社会责任感,但较盲目42%C.自我意识太强,缺乏责任感46%D.在国家的危难关头才有9%
调查表明:很有社会责任的只有3%。有42%的学生有社会责任感,但不知具体内容,也不知道如何去做。46%的学生缺乏责任感是因为自我意识太强,缺少国家和集体意识。可见国家在这方面的宏观导向,社会、学校、家庭的引导教育的重要性。
问题三,你觉得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这种现象严重吗?
A.严重21%B.比较严重77%C.不严重2%
调查表明:77%的学生认为比较严重,这是一个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的数据。
问题四,你认为造成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主要原因(多选题)?
A.社会环境的不良负面影响72%B.学校和家庭教育不重视61%C.理想和现实的反差73%D.大众传媒的误导51%E.对国情和国家体制不了解45%
调查表明:原因较多,但主要是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理想和现实的反差。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负面影响以及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问题五:你喜欢通过哪种活动来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多选)
A.社会和学校组织义务活动69%B.通过听讲座、座谈或探讨35%C.通过“思政”课的学习46%D.自己或朋友组织的志愿活动50%
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愿意通过参与学校社会组织的活动来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但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是想认识不能缺少。
问题六:你是否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和时事形势?
A.经常关注13%B.偶尔关注78%C.不关注9%
调查表明:经常关心的只占13%。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应多关注国家民族的方针大事。要培养大学生国家主人翁意识,主动和经常关注国家大政方针。
问题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思想,你对此是否自信?
A.很有自信22%B.对这些内容不太了解,谈不上自信56%C.社会的不良因素较多,不太自信22%
调查表明:由于社会因素的不良影响,不太自信的学生占22%。56%的学生对这些内容不太了解,所以强化大学思政课的系统理论
学习很重要。大学生缺乏“三个自信”就不可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
问题八:你是否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
A.懂得16%B.懂得一点84%C.一点不了解0%
调查表明:能够理解其含义的学生只占16%。绝大多数学生懂得一点。
问题九: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主要有哪些?
调查表明:能够将4个制度都选完的只占4%。
问题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多选)0%
调查表明:没有一个同学选完整。
四、调查结论和思考
大学应是培养有大学精神文化的人。作为国家、民族的栋梁,应以天下苍生为怀,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度的社会责意识和博大的胸怀。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他们的政治方向,社会精神价值选择,直接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今社会少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缺失、价值取向的扭曲、社会公德和法纪观念的缺失、社会主人翁意识的淡薄,这是不争的事实。通过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三个自信”现状调查,课题组发现,一方面大学生理想高远,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多数具有较高的责任感。另一方面58%的学生不清楚国家赋予的历史重任;77%的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这种现象比较严重;56%的学生对“三个自信”的内容不太了解,所以谈不上自信。他们较少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对国情和国家体制不了解;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什么制度管理国家、用什么理论指导国家不清楚。有的学生有社会责任感,但对于怎么做很茫然,有的学生只有在国难当头才清醒自己肩上的重任。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社会引导的正能量较少。如官场和社会行业领域的腐败之风的影响;社会不良道德和扭曲价值观的影响等。
2.大学教育教学体制存在的弊端。学生进校想的就是如何尽快毕业,找一个好工作。大学教育基本上成了就业教育、技能培训教育。缺少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不重视大学精神熏陶和文化素养教育。许多大学生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但由于学校缺少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他们不知道应怎样去做。
3.家庭独生子女的特殊教育以及家庭父母受教育的程度,造成大学生自我意识太强。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社会做些什么,权利意识强而责任意识弱,造成社会责任意识的先天不足。
4.大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的影响。大学生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和受教育程度不同,造成个人认识的片面性和观念的偏颇性。许多大学生缺乏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和认识社会。因而削弱了他们的责任意识。
5.对国家和民族历史教育的缺失。从调查分析得出,大学生社会责任和“三个自信”培养和教育应引起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首先,重视国家宏观价值导向的引领作用。完善和制定科学的制度规范体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引导,培养践行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加强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大学思政理论学习课主渠道作用。让大学生接受正规系统的理论教育。注重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力求责任观教育取得实效。重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知责任,提高责任意识,培养大学生坚定地履行责任的意志和信念,通过教育使大学生养成责任习惯。重视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教育,这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关键所在。让大学生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怎样走出来的?制度是如何制定的?理论是如何选择的?明白自己生从何来?荣归何去?
再次,完善社会、家庭的宣传引导作用。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文明社会。树立榜样、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最后,树立公民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对责任观教育。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个人需求与社会责任、社会义务之间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大力落实大学生自身责任培养和“三个自信”的实践、践行。
罗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