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中教育者的素质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素质教育,教育者,教师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4 15:12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与国民素质的高低息息相关,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可以说教育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竞争力的强弱和民族的兴衰成败,“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劳动,主要是通过教师对教育对象一一学生施加影响来实现的,教育者在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教育的影响能否实现,影响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素质的高低.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者、培养
一、社会的更新、素质教育自身的发展和教育对象新特点的出现使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
1.教师应该顺应新时代对人才需求的趋势
21世纪面临着经济发展的新高度,当代科技的高度综合与分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分化基础上的统一;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出现等等所有的变化都决定了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生存,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全面提高和完善自身。一个社会的人必须由身心两方面构成,时代的发展要求每个人都要从德、智、体、美、心理等多方面发展自己,“历史告诉我们越是飞速发展,激烈变革的时代,越需要全面发展具有全面素质的人。”
2.教师应该顺应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以往的以知识为本,把考试作为教育目的和检验学生优劣的手段这一观念将很难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教育理论和实践在教育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培养目标的新要求: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塑造新型的自由人格,使学生学会生存,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具有自身稳定的个性因素;而不是培养一种模式,一个性格的只会死记知识的人。第二,教育内容的调整:应试教育的教育内容注重知识性,基础性,强调教师的注入与灌输,学生在课堂上主要学习一些枯燥、抽象的理论,很难对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内容注重综合性,并转向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主要是为学生今后发展打基础,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服务。第三,考试制度发生了一定的变革:素质教育的实施使考试回归到了自己的本位,不再是师生共同追逐的唯一目标,而只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信息反馈手段。为了体现学生的整体的智力和能力情况,教育将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体现学生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行为,注重教学的全过程。
二、更新观念,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是教师适应素质教育的深化,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点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就应该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更好的完成素质教育所赋予教师的重大使命。
1.教师要有一种全新的现代教育观念
任何教育改革的成功都取决于教师对改革的态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只有教师在思想上理解了素质教育的理念,领会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并使素质教育的理念真正内化为强大的内心驱动力,激励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按照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自觉按教育规律办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是一种传承式的、目的单一的教育,只要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能够理解,在考试当中能够充分发挥便就完成了学校教育的目的。这种目的长期占据着每位教育者的头脑,使得学校往往在评比中以具体的数字将教育质量量化,比如:升学率的高低,学生及格率的高低,以及高分区的人数等等往往成为学校间竞争,教育界评比的主要或唯一的标准,对学生的衡量也只注重其在考试中成绩的优劣。由此可见,传统的教育其实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压制,不利于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在21世纪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取代以知识为本的教育观念前提下,教师的观念也应该发生改变,建立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确定教学的过程其实是教师与学生对话交往的过程,是师生通过对话与交往共同创造的过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与学生形成一种“你——我”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着、参与者,才能使教学成为真正的双向互动过程。
2.教师要有全新的知识结构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作为教师而言,知识结构必须具有全面性,开放性和综合性”。具体来说,教师不仅要有本专业的知识,还应该具有相应的哲学、心理学、美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教师面临的是一群正在汲取知识,正在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学生,他们对生活充满的好奇心,如果教师只具有专业知识将很难应对学生提出的种种问题,也很难满足学生的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解决学生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由于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学生的负担过重、以及学生对自己期望值过高等因素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正确看待这些问题,看到自己的特点和优点,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及时观察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懂得了心理学的知识也有利于教学,把握好学生对知识接受心理,创造各种气氛和环境,利用适合学生心理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手段,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把握知识,理解知识。
3.教师要有一种全新的能力结构
给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的教学要常教常新,要求学生有什么样的能力,教师就应该先具有怎样的能力,教师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应该具有全新的学习能力,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
在知识社会里,人类社会的总量是“滚雪球”似的增长的,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未来的文盲不在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师要成为学识渊博的人,首先要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科学治学方法,善于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不断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典范,使自己的“一桶水”永远新鲜流动,教师也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辨明是非,正确认识社会、自我认识;才能辨证地、历史地、理性地认识教育教学工作和每一位学生。
文/王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