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合作意识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教学的主要目标。为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加以重视。本文主要对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合作意识、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各方面的能力都在培养、形成的过程中,因此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有重要影响。当前我国家庭结构主要为独生子女家庭,这样家庭下的子女多有较强的行动力,个性较为鲜明。但由于缺乏与他人团结协作的机会,因此合作意识较为薄弱。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班级的优势,帮助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为学生将来更好的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合作意识的优势

  小学科学是学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开设的学科,利用该学科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时间充裕。小学科学每节课上课的内容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相比,要少得多,因此教师可以拥有更为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开展各项活动,通过对活动的组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第二,灵活性强。由于科学涉及的教学内容较为宽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结合各种事例,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第三,与教学内容相符。与其他学科相比,科学的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内容更加贴切,效果也更加明显。

  二、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合作意识的措施

  1.引起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

  小学生对科学学科有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调动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一,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小学生由于心智还不成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通过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获得学生的尊敬与喜爱,从而带动学生喜爱科学。为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并且拥有较高的个人修养,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亲其师则信其道”,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魅力,从而增加对教师的喜爱,对学科的喜爱。

  第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营造热烈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都有重要的帮助与影响。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与学生的感情:第一,加强与学生课堂上的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倾听学生的想法,感受学生的情绪。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进行掌握,从而帮助教师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第二,课下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可以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2.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适合的教学方法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等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班级学生按照某种特性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各项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例如,教师在讲“空气是生命之源”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班级组织一场关于空气的活动,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各种关于天气的资料,然后通过小组的内部工作分配,完成各自的工作,然后教师根据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评定等。这种方式的教学方法,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在与其他组员进行合作的过程中,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进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第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为教师教学带来便利,还有助于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时,可借助教学资源的力量,提升教学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地表的变迁”这节内容时,不能进行演示实验,学生比较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组搜集地表变迁的视频、资料,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千姿百态的地貌是如何形成的。让学生明确合作的重要性,加深对合作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三,拓展教学模式。科学学科的教学范围特别广,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范围扩大到课堂以外,从而让学生在实际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强化合作意识。例如,教师在讲“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节内容时,教师让班级每两个学生一组,照顾一只小动物,让学生对动物进行照顾,并对动物的生长进行观察,然后经过两人的对比、整合,在学期末以作业的形式交给老师。在对动物进行照顾的过程中,需要每组成员互相帮忙、互相关注,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合作以后,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合作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合作意识,还能增强其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掌握好适当时机,对学生进行指导工作

  在小学的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进行的学习方法应该与时俱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改变,采用完善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在课堂中对较难的知识点或是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这种情况应该让学生充分进行讨论,而不能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而满堂灌。为提高效率,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应该采用较为灵活的形式,从而可以调动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学习积极性,从内在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整体学习效率。根据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师应该实事求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环境,从而能够选择合适的教学实际,进行课程知识点得传授。

  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各方面机能发展还不完善,受家庭、社会及发展规律等影响,合作意识较为缺乏,不利于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为此,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士虎.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8):12-12.

  [2]富万兴.浅议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8):265.

  [3][1]张小强.自主合作优势互补--小学科学实验组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8):89-89.

  文/王爱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