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个口号的提出,让我们意识到德育工作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巧用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道德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职语文教学、文道统一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正能量的传递。

  如何加强中职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课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中职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

  当今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劳动者,这样的人才培养任务自然应该由各级各类学校承担,对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这一任务更加现实而紧迫,这是由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和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中职语文教师需要特别注意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融时代的需要和国家的发展、行业的需求和社会的进步于其中,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和高素质人才。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课本中有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塑造了许多“真善美”的典型,教师应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受到“美”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德智并重,德育为首。德育是基础,是前提,单纯重视智育,就会忽略课文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使中职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得不到正常发展,最终导致语文能力的降低。我们在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的教学中,要走出离开教材的思想内容进行纯工具训练的误区,把社会的主流价值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健康向上、积极乐观、努力进取的技能型人才。

  2.感知诵读,体会真情。通过诵读,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融入其中。如讲读《现代诗二首》中的《我爱这土地》时,学生先欣赏范读,明确感情基调,再齐读全诗,联系艾青的生平与创作背景理解意象,体味诗的节奏和语气,接着自由读,小组代表比赛读,更进一步感受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

  3.复述讲解,以情动人。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即在原文基础上适当整理加工,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学生喜欢这种方法,争相发言,大部分同学在复述过程中提高了说的能力。如学习《雷雨》时,在放过一遍录音,全体同学自读一遍后,我找了几名同学复述剧本内容。在复述中,学生了解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现实,深深感受到现代文明的优越,和谐社会的幸福。

  4.事例论证,以事明理。中职语文教学中涉及很多弘扬传统美德的名家名篇,如讲学《师说》时,了解韩愈在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的情况下,摆出许多正反事例,在鲜明的对比中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学会尊重老师,感恩老师,继承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5.品味经典,学会做人。在学习《世间最美的坟墓》时,我采用四级阅读法,通过音义读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文意读,感知托尔斯泰墓的最大特点是朴素。通过情境读与美感读感知托尔斯泰淡泊名利,追求简朴的高贵人格。

  6.联系实际,感恩父母。独生子女易被娇宠,导致了他们唯我独尊,如只知道自己的生日却不知是母亲的受难日,只知道自己的爱好和需求,从不考虑父母的感受等。在教学《合欢树》时,为了让学生更真切的体会父母的无私与艰辛,我让学生欣赏了《烛光里的妈妈》《懂你》《想起老妈妈》,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愧疚之情,我让学生诵读《时间都去哪了》《常回家看看》,并填写调查问卷——妈妈的生日,爱好,心愿,衣服尺码等,说说我最想为妈妈做些什么。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是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教育中,领悟和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因此“文道统一”必须针对中职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对症下药,;要讲究方法,切不可空说教,更不能一刀切。

  总之,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的德育内容十分丰富,它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和精神信念的形成,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融时代的需要和国家的发展、行业的需求和社会的进步于其中,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和高素质人才。

  文/兰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