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的能力的教育。实际上,它就是施教者按照社会历史发展的审美媒介,使受教育者陶冶性情,完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以美育人,以情动人”是美育的特有功能。而课堂教学活动的美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引起学生的“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的教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育健全的有力源泉。”点明了美育在个人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美育包括社会美育和学校美育,其中学校美育又包括各学科课程中的美育、环境的美化以有美育活动等方面。但在课程美育中人们往往认为责任只在音乐、美术等,却未能意识或重视到其它学科也都能够而且应该挖掘其中美的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从情感的体验中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阅读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素质,仍是我们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钻研教材,欣赏美
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文字的同时,要把传授知识与美感体验结合起来,把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与教学内容整合起来,使之具有美的特征;要发挥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使情感得到愉悦、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文质兼美,蕴含着大量的美学因素。特别是在教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景状物的文章时,应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认真体会,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发现美。在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作者往往通过各种艺术形象来反映人物的行为美、道德美、思想美和品质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描写,来感知人物的美好形象和优秀品质,以拨动学生的心弦,受到思想上的感染,培养审美观。
二、让学生体会教学结构的完美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虽然没有固定的结构可言,但有一定的原则可遵循,那就是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从学生实际和学校教学设施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来设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能够充分体现美的教学结构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任何事物都是双面的,有其美的方面,也有丑的方面。事物的有机统一性、完整性是美;反之杂乱无章,残缺不全,苍白无力则不美。教学结构同样也需要完整、严密。教师应对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作一个预先规划,每一课时都要设计完整、严密。每一课的教法设计,要找准教学的切入口,以点带全面,让读与思整合,造就一个具有完整美的整体,使教学结构得以优化。如果在教学中因为某种原因对某一课时的内容无法完成,也要进行巧妙地过渡,并在下一课时及时、合理地解决好对其余内容的分析,避免破坏教学设计的整体美。
三、引导诵读,鉴赏整体美
在语文教材中,有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有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也有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宽广的海洋、寒来暑往、鸟语虫鸣,都能在作家的生花妙笔下多姿多彩地呈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但任何一篇关于自然美的描绘,都不是单纯的自然美的复现,而是作者意象的凝聚,是作者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如何引导学生鉴赏这整体美?诵读课文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通过美读感受和欣赏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是审美教育的关键。叶圣陶称有感情的朗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出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可见有感情的朗读,是感知美、欣赏美的重要途径。
四、在实践活动中渗透美育
教学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外延和有益的补充。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同样在实践活动中美育也是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1.课本剧表演,展示学生的艺术品位
语文课本上有许多故事深深吸引着学生,有盖世的英雄,有伟大的科学家,有平凡善良的普通人,那一个个形象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他们渴望模仿的对象,课本剧表演便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小小舞台。师生可共同设计剧中人物的服饰,描绘舞台背景,选择背景音乐,活动之余学生虽很辛苦,但却其乐无穷。
2.设计门牌,展示学生的非凡创意
街道上林立的高楼大厦,五花八门的店铺门牌也是激发学生创作的好素材。
我们让学生利用节假日,走向街头,去观察商店、饭店等经营单位的门牌设计,然后选出自己认为最具创意的门牌,以日记的形式将它的设计、构图、寓意等描述出来。最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自己未来的店铺设计门牌,并以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还可以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意图。从那一篇篇详细生动的日记里,从那一张张设计新颖别致的绘图中,从那一个个新巧有趣的店名中,就会看到孩子们创造的火花和智慧的灵光。
五、拓展延伸,学习创造美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审美教育的归宿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创造美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宝贵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美时,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和灵感,这时教师就应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把整个审美过程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学习,诱导他们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美的活动。比如表演,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再创造;进行写作练习,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可采用续写式、仿写式等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训练。
总之,美是到处都有的。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善于挖掘美的因素,重视美育渗透,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不知不觉地在美的享受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文/凌四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