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大学生就业指导

  摘要:伴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日显突出,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已是迫在眉睫。本文从分析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出发,剖析存在的主要急需纠正的弊端,并从加强师资建设、完善职业指导体系构建和拓宽职业指导途径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就业指导、问题、对策

  一、职业指导和高质量就业的概念

  1980年,美国人帕森斯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职业指导”的概念,开启了职业指导工作的先河。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提出:“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更高质量的就业’,是从宏观层面讲的,主要是指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劳动关系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就业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就业规模的持续扩大,还要注重就业质量的不断提升,增强就业的稳定性。”[1]

  具体落实到我国众多高校的职业指导,其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去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知晓相关的劳动政策法规,树立健康积极的就业心理和择业观念,明确自身的职业兴趣、个性特征、能力优势等,掌握一定的就业面试方法技巧以提升就业中的竞争实力,并最终达到顺利满意就业和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逐步实现职业发展的目标。

  目前,我国全国各地的高校已经陆续开展了对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创了关注大学生求职及职业生涯发展的新局面。但与此同时,还有很多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成效并不突出,甚至出现完全流于形式等等弊端。而缺乏高质量的就业指导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高质量地就业的原因之一。

  二、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职业指导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师资队伍提升迫在眉睫

  在世界上不少的发达国家,对职业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有严谨的规范,对其教育背景、实践工作时间等都有明文规定。而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职业指导人员大多由辅导员或者是本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来担任,导致就业指导工作难以开展,成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此类人员并未接受过职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培训,也没有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一旦学生出现就业问题时,其指导工作明显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辅导员和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要忙于处理纷繁复杂的学生工作和日常性事物,自然也就不能高质量完成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2.职业指导工作系统化程度不高,体系完善建设刻不容缓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高校仍然还没有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仅仅限于在一些专业课上,教师偶尔会提及某些就业观念以及一些就业信息。或者是在学生临近择业时期,校方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开几场就业技巧专题会、就业形势讲座等,且内容基本上停留在理论层面,几乎未设计任何的实践锻炼环节,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体现出表面化、突击化、形式化和偶然性等特点,导致不少学生出现职业意识淡薄、就业目标模糊、就业前景悲观和就业心理不健康等问题。

  3.职业指导形式单一呆板,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情况普遍存在

  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大多采取课程的教授模式,也就是传统的课堂纯理论讲授的模式。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一些专业术语、学术性的系统知识的学习上,而没有深入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开展实践教学。这种停留在书本上的教学形式实质上是割断了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学生不能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求职经历、感受求职环境、扮演求职角色。再加之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职业兴趣、能力优势都存在很大差异,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做不到“因材施教”,无法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提出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

  三、推进对高校大学生实行更高质量就业指导工作的途径探索

  1.提升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和技能

  应该说,高校的职业指导人员是联系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一座桥梁,对此类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一方面,他们要充分了解相关企业发展状况、密切联系相关用人单位、敏锐洞悉相关岗位供求变化趋势、熟练掌握相关的劳动政策法规,另一方面,他们还要在学生面前充当就业理论知识传播者、实践行为训练者、就业信息提供者、政策法规咨询者以及心理辅导师、职业素质测评员、形象设计师等等角色。基于此,高校校方应高度重视对职业指导工作师资的培训。一方面应划拨专项资金,开展对职业指导相关课题的研究,结合本校各专业特色以及社会上相关行业的发展形势,开发出一整套实用价值高、针对性强的就业指导工作计划;另一方面,学校应定期将本校职业指导人员送到较专业的机构进行综合的职业指导专业培训,同时引进大量高水平的新鲜血液,例如将有从业经验的企业人员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将专业职业指导教师和学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比例之内。

  2.尽快完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体系化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应该贯穿整个的大学教育阶段。从学生一入校,校方就应对每个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测评并建档,分析学生的个性特性、挖掘他的职业潜质。以专科生为例,在大一时,应让学生认清职业环境、培养起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理想。进入大二以后,着手树立起学生的正确的择业观念、清晰的职业目标,学会收集、处理就业信息,并能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拥有积极乐观的就业心理,掌握相关的就业法规政策基本知识,构建自身的求职营销力;大三择业期,则突出培训就业口才、撰写求职材料、强化外在形象等,让整个职业指导计划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

  3.拓宽职业指导途径,开发多种形式的指导活动

  构建起丰富的、多元化的职业指导网络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可以表现为: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各专业学生,针对不同的企业,量身打造各具特色的职业指导方案;加大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站或校园微信群对职业指导的宣传力度,开辟专栏解读就业政策、普及责任意识、宣扬职业道德、进行在线咨询服务等;开辟满足学生需要的实训项目,例如个人形象设计、制定个人求职计划、模拟面试、求职体验和就业协议的签署等等丰富全面的实训,使学生不出校门也能得到真正实用的训练。

  参考文献:

  [1]蒙丽莎文志娟《试论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医学生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015年3月

  文/罗文娟 白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