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的研究现状分析
-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考试焦虑,考试,焦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2-13 13:17
【摘 要】考试焦虑是自感无力应付考试时产生的强烈而持久的情绪体验,并可能导致生理和行为的改变,不同学者对于考试焦虑的定义有所不同。不同阶段的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水平,适度的考试焦虑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但是中度和重度的考试焦虑则不仅降低学生考试的应对能力,而且影响生理和心理。
【关键词】考试;焦虑;现状
1对焦虑的临床认识
焦虑(anxiety)是一种情绪状态,不同的学者对焦虑有不同的阐述。Sigmund Freud认为焦虑是自我为影响快乐-痛苦机制而发出的信号,把焦虑分为客观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1]。Kurt Goldstein认为焦虑是相应于有机体的存在受到危险时的主观状态,是威胁存在的主观体验。总之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有时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和运动性坐立不安,表现为心悸、气急、出汗、四肢发冷、震颤等,甚至出现惊恐的表现。
2考试焦虑研究
考试焦虑(test anxiety)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首次提出考试焦虑的Folin,他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考试结束后,高焦虑的学生尿糖增加,在生理指标方面验证了考试焦虑的存在。到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考试焦虑列入科学概念范畴,有很多专家开始进行系统研究。考试焦虑是一种典型而普遍的应激现象,是自感无力应付考试时产生的强烈而持久的情绪体验,并可能导致生理和行为的改变[2]。考试焦虑的存在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影响生理和心理健康,更有甚者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3]。考试焦虑与学习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4],即过高或过低的考试焦虑都会使得学习效率降低,尤其严重的考试焦虑威胁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中等状态的考试焦虑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更好地发挥出自身实际水平,甚至能够超水平发挥。
Irwin G. Sarason通过TAS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中等考试焦虑水平高的学生可以很好的完成考试任务;在有考试压力下,考试焦虑水平高的学生比考试焦虑水平低的学生完成考试任务较差,相反在没有考试压力下,考试焦虑水平高的学生比考试焦虑水平低的学生完成考试任务较好;而完全无考试焦虑的学生并不能取得好成绩[5]。吴九君等的研究提示,轻度考试焦虑是个体正常的应激反应,中度考试焦虑则会导致个体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重度考试焦虑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6]。
3考试焦虑病因分析
考试焦虑水平的高低与很多因素相关。曹稳、岳颂华在关于职校生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中得出,考试焦虑才主要成因有四个方面: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偶发事件[7]。胡昌军等在对大学新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的调查中,采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est Anxiety Scale,TAS)对某学院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科的临床医学专业和本科层次的计算机和中文专业进行研究发现,重症焦虑率为21.02%,男、女生重症焦虑率分别为19.64%和22.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89,P>0.05),考试焦虑不存在性别差异[8]。
刘广珠对757名学生运用I?Sarason的TAI (Test Anxiety Inventory)调查比较分析,得出考试焦虑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和大学生,女生高于男生,重点高中学生高于普通高中学生,城市高中学生高于农村高中学生[9]。
4小结
综上所述,考试焦虑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考试焦虑的产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严重的考试焦虑不仅影响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发挥,导致成绩不理想,而且会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造成较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海宁.弗洛伊德焦虑理论述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36-37.
[2]王晓霞.学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29-31.
[3]陈军.不同年级医学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18):1685
[4]王玮,安莉娟.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及其与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24-25.
[5]丛爱玲,项亚红.考试焦虑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校园心理,2009,7(1):36-38.
[6]吴九君,李英武,郑日昌.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1):1019-1021
[7]曹稳、岳颂华.职校生考试焦虑的成因、预防与矫治[J].职教通讯,2005,(12):18-20.
[8]胡昌军.大学新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1):1207-1208.
[9]刘广珠.I Sarason的TAI在中学生中的测量与分析[J].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48-54.
刘立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