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以及处理

  【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并进行有效地处理。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功能衰竭患者,均进行6个月-4年的血液透析,共3050例次,总结分析透析中常见的各类并发症。结果:在血液透析中常见并发症以高血压和低血压为主。结论:针对血液透析常见的并发症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并发症;血液透析;预防

  慢性肾功能衰竭在临床中多采用维持性血液透进行治疗,效果比较显著,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常见的各类并发症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研究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情况,选取了60例慢性功能衰竭患者,共进行了3050次血液透析,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功能衰竭患者,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57.4岁,均进行6个月~4年的血液透析,共3050例次,透析频率根据病情而定。

  1.2方法

  60例患者均采用费森尤斯F6型透析器和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透析,并总结分析常见并发症类型。

  2结果

  在3050次例血液透析中,出现的并发症有高血压1525例,低血压714例,头痛38例,恶心呕吐22例,肌肉痉挛18例,心律失常54例,消化道出血2例,发烧13例,脑出血3例,脑梗塞3例,心脏骤停2例,其中高血压的低血压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和23.41%,如表1所示。

  3讨论

  透析性低血压是指患者在透析前的平均收缩压降低到90mmHg以下或者平均动脉压压降低到30mmHg以上。易发人群主要包括原有低血压、营养不良、年老体弱、心力衰竭、严重贫血等患者。透析性低血压在临床中主要分为两种现象,一种是慢性持续性低血压,另一种是透析中血压突然下降。透析高血压在临床中分为高肾素型和高容量型,其中高容量型在严重水肿的高血压、糖尿病、肺水肿患者中容易发生,主要表现是透析前血压水平升高,经透析后会降低血压水平,但再次透析血压水平仍然会升高。高肾素型在顽固性高血脂患者中容易发生,通过透析后不能改善血压水平降低或者呈持续升高,并在服用降压药物后仍不能改善血压水平。其原因是由于增加了容量负荷,增多心输出量以及回心血量导致,同时容量变化速度加快增加了交感神经的活性也是原因之一。

  在透析患者中心、脑血管病变也是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因素,发病人群主要为年龄较高、病程较长、伴有糖尿病和顽固性高血压以及透析易发高血压患者,在透析中并发症主要包括心率失常、心脏骤停、脑出血、脑梗塞等。本次研究中均出现上诉并发症情况,其中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占有率达到2.03%(62/3050)。在透析中发生脑血管意外的主要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大部分患者都很难控制血压水平,同时患者在长时期内都使用抗凝剂治疗,因此,提高了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透析中引发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卒死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因素包括贫血和高血压,除此之外,少尿造成血液容量负荷过多、透析后血液浓缩状态和低血压、透析导致的动脉内瘘和内环境波动也可引发

  在透析期间,应积极治疗高血压,保证血压水平稳定,一般维持在90~80/140~130mmHg之间。同时,患者应限水限盐,控制体重增长,针对高血压升高患者,不应增加药物用量,需以减少患者体重为主。若患者在控制饮食、限水限以及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下效果仍不明显,则应对患者体重重新评估,提升超滤率,增加透析时间,在采用超滤曲线进行低钠透析和低钙透析,在临床估计干体重基础上进行进一步降低。若效果仍不明显可以换用高通量透析、血液滤过等方式。

  在透析中出现低血压不但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会干扰透析的充分性,严重时会出现死亡现象,因此需进行有效的预防。确定恰当的干体重,如果出现低血压现象但没有药物治疗或容量减低情况,推断为心功能减低,则可以进行超声心动检查。预防超滤率过高,在控制超滤总量时不应一次性将体液透析至干体重,可增加透析次数将多余的体液不断排除,这种方法安全有效。控制血浆渗透压降低速度,增强血浆再充盈率。除此之外,增加每次透析时间,以及采用低温透析、可调钠透析、超滤曲线等进而有效降雨低血压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有效发热治疗,确定贫血原因,给予营养支持,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使患者可以充分透析,改善血液透析的耐受性,保证心血管的稳定,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罗晓佩 韩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