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护理人员长期与疾病患者相处,导致其工作缺乏耐心,语音多倾向简单,而导致护患之间沟通不到位,冲突,纠纷发生。而患者及家属不理解、心理焦虑等心理因素都转化为对护理人员不满。因此,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今天,护理人员有效人际沟通是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响应当下卫生部倡导优质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护患沟通;影响因素;沟通技巧
1护患沟通的影响因素
1.1护理人员因素
(1)缺乏法律意识:传统护理工作传、帮、带,因此,导致新护士法律意识淡漠,且护士习惯于只考虑如何尽快解决影响患者健康疾病根本问题,而忽视潜在与护理相关法律问题,对一些可能引发护患纠纷认识不足。
(2)信息编码不全护士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使用专业术语,使患者不能理解自身疾病目前状况及转归。
(3)缺乏洞察力护理人员素质差异,导致部分护士对某些症状缺乏观察,不能充分理解表达内在含义,不能有效沟通,及时解决患者真实需要。
(4)缺乏以人为本意识:部分护士停留在过去理念,注重完成某项具体工作任务,未将患者当做整体人对待,仅仅是实施护理措施对象,没有把优质护理中“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融入到工作中,忽视患者内心完整心理需求。
(5)沟通技巧欠缺:[1]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忽视患者的心理需求,更多重视患者的身体疾病,因此在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中,忽视了应有的沟通技巧,站在本我的出发点以患者的疾病为出发点直接提出对患者的要求,而忽视了患者整体人的概念,忽视其内心的心理需求,导致患者的不理解与接收,达不到护患信息的共识,易导致各种护理纠纷的发生。
(6)培训力度不够:医院有培训或流于形式,让护理人员不能充分认识护患沟通重要性,将所学沟通技巧用到临床工作中,
(7)存在职业倦怠:研究表明,工作领域中存在的诸多负性因素会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和行为,严重导致护士职业倦怠。
(8)缺乏有效沟通:由于人员素养差异,导致语言表达能力差异和沟通技巧欠缺,关键内容,核心问题表述不清,致使同一个内容,在不同人员之间产生不同解释,使患者及家属产生怀疑,为护患纠纷埋下隐患。
(9)缺乏沟通精力护理工作任务重,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快,长期如此工作环境,精神高度集中容易导致护患沟通不及时。
1.2患者因素
(1)患者身心处于应激状态:患者生病住院,心理角色未做好调整,身体疾病痛苦,导致内心的焦躁不安,且都认为自己的病是最重,需要立即救治,住院之后未立即得到相应治疗,会将心理的情绪、不满引发在护理人员身上,造成不必要护理纠纷。
(2)病人或家属:⑴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强,对医疗保健要求提高,⑵对医疗工作的高风险,不确定性缺乏了解,对就诊程序,不配合,期望值高⑶面对病人突发重病家属的心理状态不稳定,⑷有时对医疗上的意见不直接指向医生发泄而转移到护士身上出现护患矛盾。
(3)医患双方存在认知差异:医患之间由于专业知识不同,对疾病认识存在相应差异。当前医疗水平存在一定局限,与患者之间期望存在差距,导致某些疾病不能救治或部分疾病不能痊愈。一旦发生内似情况,极易造成医患纠纷。
2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
2.1形象、举止、语言表达要适宜
护士服饰整洁、面带微笑,称为恰当,语言亲切、诚恳,目光柔和,可使病人产生亲切感、安全感,被尊重感,2.2加强语言沟通,减少沟通不到位而引起的误会
(1)掌握说话艺术: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讲究语言艺术。注意少说不必要的话,说话时要面对患者,不要讲得太快且避免争辩,护患沟通中要始终报有一颗诚心。
(2)换位思考:作为护理人员能否真正做到站在患者位置思考问题,能否进入患者的内心世界,为患者解决其内心真实需要。
2.3善于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提高护患交流
(1)适宜面部表情:护理人员应学会在患者不同的疾病程度,不同的场景下使用不同的面部表情,
(2)肢体语言表达;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谈时注意身体语音的表达,可增进护患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学会读懂患者的肢体语言,从对方的肢体语言可得到怎样的信息,如此便可以更加深入的进行护患沟通。
2.5缓解患者紧张心理
抢救过程中,护患之间的交流沟通要及时,信息交换要全面,包括和患者家属的沟通。护理人员应以娴熟、精湛的专业技能快速的抢救患者,挽救患者生命;另一方面应与家属做好沟通,详实向患者家属介绍病情,得到患者家属的理解,并安慰患者,正确应对疾病所引起的各种身心痛苦,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由于护理人员长期与疾病患者相处,导致其工作缺乏耐心,且由于人力资源的缺乏,疲于应付繁重日常工作,语音多倾向简单,缺少个性化语言服务对象,同时存在医患认知存在差异等因素,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沟通,极易引发护患纠纷,要实现有效护患沟通,护理管理者加大培训力度,让护理人员真正认识到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昌子艳,刘红,戴莉.急诊科护患沟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2.
陈大蓉 杨艳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