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应用中医辩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60例于2011年10月-2013年0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随机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辩证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组患者在采取上述方式治疗下,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6.67%,两组间该项指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偏头痛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明确,有助于缓解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辩证疗法;疗效
偏头痛作为一种具备反复性发作特点的搏动性头痛,其病症一旦发作,患者在某时间段会感受较为强烈的病侧头部疼痛感,严重时会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该症状发作过程或发作前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神经或者精神功能障碍。为了探讨中医辩证治疗对偏头痛的临床疗效,选取60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中医辩证治疗,现将两种治疗方式获得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60例于2011年10月-2013年0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选取对象病症确诊标准均依照《颅胸痛、颜面痛、颈痛国际诊断标准》:存在搏动性头痛,并伴有轻重程度不一的畏光、恶心、呕吐等症状,排除因脑外伤、高血压、颅内病变等病症引发的头痛症状,排除存在精神疾病患者,排除存在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患者。60例头痛患者中,右侧、左侧、额头、双侧交替以及部位不定头痛人数依次为20例、19例、6例、10例和5例。采取数字标记法随机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5.7±3.1)岁;病程5个月-21年,平均病程(4.7±2.1)年;观察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36.8±3.4)岁;病程6个月-22年,平均病程(4.4±3.0)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头痛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西药进行治疗:40mg尼莫地平,口服,每天3次;存在并发症患者同时给予相应对症治疗,疗程持续1个月;
观察组30例患者应用中医辩证这治疗:①对于肝肾虚亏引发的头痛患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部隐痛,轻重间断持续,口干舌燥,舌红少苔,且脉玄细;给予大补元煎加味剂方治疗:山药、熟地黄、党参各15g,山茱萸、枸杞子、杜仲各12g,当归、川芎各9g,制何首乌30g;②对于头痛反复发作,疼痛部位或右或左,脉弦涩、舌暗紫症状患者,属于“瘀血阻络“范畴,给予通窍活血汤治疗:川芎、桃仁、红花、醋柴胡各9g,赤芍药各12g,郁金、醋延胡索、石吕浦各15g,丹参20g,白芷10g;③对于头痛症状起止无常,并存在口感苦、舌胖大,脉弦数症状患者,属于“风痰上扰”范畴,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甘草、橘红各6g,天麻、茯苓各10g,法半夏、蔓荆子、川芎各9g,白术、刺蒺藜各15g;④对于头疼症状呈现为头晕目眩状态,且伴随口干口苦、眼目抽痛、苔薄黄以及脉弦数症状患者,属于“肝阳上亢”范畴,给予天麻钩藤饮治疗:钩藤、牛膝、桑寄生、夜交藤、充蔚子各15g,天麻、黄岑各10g,川芎9g,石决明30g;⑤对于头痛症状呈现为疼痛感剧烈,面色发青,同时伴随舌质淡暗、太薄白以及脉沉细弦症状患者,属于“寒凝肝脉”范畴,给予吴茱萸汤治疗:吴茱萸3g,生姜6g,川芎、白芷、藁本各9g;以上所有中药剂方均水煮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早晚各一次,温服,治疗疗程持续一个月。
1.3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搏动性头痛、畏光、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偏头痛消失,且在半年内无复发迹象;显效:上述临床症状及偏头痛基本消失或得到明显缓解,半年内偶尔复发,但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小,可以忍受;有效:上述临床症状及偏头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无效:未达到上述任何一项标准;总治疗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三者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采取上述方式治疗下,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6.67%,两组间该项指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偏头痛作为一种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疾病,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状态影响极为恶劣。临床上对该类病症治疗采取西药治疗,疗效不理想,但却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长期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不仅不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反而随着药物的积累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药物副作用。
中医辩证以为偏头痛属于因肝经风火引发的病症范畴,其主要与后续的脑部血气通畅受阻。气血瘀滞、脑络阻滞等有关,因而中医辩证治疗一般采取全蝎、白芷、地龙进行通络止痛,同时联合川芎、红花、赤芍进行通畅脑络,以苦参、柴胡、白芍进行清肝泻火,以此达到根治目的。本组采取中医辩证治疗,观察组在痊愈率和总治疗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对偏头痛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明确,有助于缓解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马玉枝.地奥心血康治疗偏头痛50例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10(2):236.
[2]张蕾.试论偏头痛的病因病机[J].国医论坛,2012(1):132.
[3]李树茂.偏头痛的中医治疗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08(16):209.
何玉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