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必净注射液在脓毒症患者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中的应用
-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血必净,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反应蛋白指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2-13 14:21
【摘 要】目的:对血必净治疗25例脓毒症患者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50例脓毒症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患者,对其进行血必净治疗的方法;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的方法。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指标等,进而对血必净治疗25例脓毒症患者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血必净;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反应蛋白指标
脓毒症患者易伴随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出现,其发病机制与内皮细胞功能损伤,血浆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等有关,发病死亡率高,及时的诊断、合理的治疗,可以有效阻止病情恶化,进而达到治愈的目的。研究发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可能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研究发现令脓毒症患者的治疗看到了曙光。本研究观察了血必净临床治疗的指标、疗效等方面,经证实血必净治疗脓毒症患者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有一定疗效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3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确诊的54例脓毒症毛细血管综合征患者其中其他原因中途退出3例;未能配对1例。实际对50例患者进行实验。参照毛细血管综合征诊断标准以及APACHEⅡ(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本着随机对照的原则将50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
1.2 治疗方法
参照2008年美国重症医学会制定的脓毒症治疗指南对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除进行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外,进入ICU后即开始血必净50ml加到100ml0.9%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次滴注30-40分钟,每日2次,7d为一个疗程。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的心率、呼吸、白细胞、体温的变化;检测患者的c蛋白指标和内皮细胞功能情况;记录患者治愈率;以及患者的预后存活期等情况。
1.3 治愈的标准
脓毒症患者接受治疗(包括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血必净治疗组)后得到临床症状的缓解,毛细血管综合征得到纠正,可以转到普通病房或出院。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两个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具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患病严重程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炎性指标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的心率、呼吸、白细胞、体温(%)的变化比较。发现治疗前心率、呼吸、白细胞、体温(%)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心率、呼吸、白细胞、体温(%)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 检测
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是毛细血管综合征的一个重要检测指标,通过两组比较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c反应蛋白值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c蛋白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c蛋白值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3。
2.4 两组预后比较
两组治愈率以及30天存活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3 讨论
内皮细胞的损伤、活化在脓毒血症早期就有发生,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在毛细血管综合征的检测和治疗中是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在脓毒血症初期毛细血管的渗漏现象已经出现,作为机体免疫机制的一部分,毛细血管渗漏是炎症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患病程度的增加毛细血管会伴随蛋白的广泛渗出,从而影响机体的凝血、血液浓缩等功能。
本研究观测到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毛细血管综合征患者相比传统疗法有以下差异:(1)心率、呼吸、白细胞、体温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且经过血必净治疗基本恢复正常。(2)观察组较对照组c蛋白值有明显差异(P<0.05)。血必净治疗组c蛋白值下降明显基本恢复正常。(3)血必净治疗的痊愈率高,30天存活率高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血必净治疗脓毒血症毛细血管综合征患者较西药传统治疗有着显著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黄河,张泓,瞿颖,等.脓毒症大鼠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其意义[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2):72—76.
[2] Rafael Sierra1 , Jordi Rello, María Angeles Bailén. C-reactive protein used as an early indicator of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J]. 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04,10:1-17.
赵 馥 林新锋 罗苑苑 陈伟焘 郑述铭 血必净注射液在脓毒症患者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对血必净治疗25例脓毒症患者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50例脓毒症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患者,对其进行血必净治疗的方法;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的方法。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指标等,进而对血必净治疗25例脓毒症患者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血必净;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反应蛋白指标
脓毒症患者易伴随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出现,其发病机制与内皮细胞功能损伤,血浆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等有关,发病死亡率高,及时的诊断、合理的治疗,可以有效阻止病情恶化,进而达到治愈的目的。研究发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可能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研究发现令脓毒症患者的治疗看到了曙光。本研究观察了血必净临床治疗的指标、疗效等方面,经证实血必净治疗脓毒症患者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有一定疗效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3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确诊的54例脓毒症毛细血管综合征患者其中其他原因中途退出3例;未能配对1例。实际对50例患者进行实验。参照毛细血管综合征诊断标准以及APACHEⅡ(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本着随机对照的原则将50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
1.2 治疗方法
参照2008年美国重症医学会制定的脓毒症治疗指南对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除进行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外,进入ICU后即开始血必净50ml加到100ml0.9%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次滴注30-40分钟,每日2次,7d为一个疗程。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的心率、呼吸、白细胞、体温的变化;检测患者的c蛋白指标和内皮细胞功能情况;记录患者治愈率;以及患者的预后存活期等情况。
1.3 治愈的标准
脓毒症患者接受治疗(包括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血必净治疗组)后得到临床症状的缓解,毛细血管综合征得到纠正,可以转到普通病房或出院。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两个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具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患病严重程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炎性指标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的心率、呼吸、白细胞、体温(%)的变化比较。发现治疗前心率、呼吸、白细胞、体温(%)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心率、呼吸、白细胞、体温(%)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 检测
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是毛细血管综合征的一个重要检测指标,通过两组比较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c反应蛋白值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c蛋白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c蛋白值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3。
2.4 两组预后比较
两组治愈率以及30天存活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3 讨论
内皮细胞的损伤、活化在脓毒血症早期就有发生,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在毛细血管综合征的检测和治疗中是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在脓毒血症初期毛细血管的渗漏现象已经出现,作为机体免疫机制的一部分,毛细血管渗漏是炎症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患病程度的增加毛细血管会伴随蛋白的广泛渗出,从而影响机体的凝血、血液浓缩等功能。
本研究观测到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毛细血管综合征患者相比传统疗法有以下差异:(1)心率、呼吸、白细胞、体温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且经过血必净治疗基本恢复正常。(2)观察组较对照组c蛋白值有明显差异(P<0.05)。血必净治疗组c蛋白值下降明显基本恢复正常。(3)血必净治疗的痊愈率高,30天存活率高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血必净治疗脓毒血症毛细血管综合征患者较西药传统治疗有着显著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黄河,张泓,瞿颖,等.脓毒症大鼠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其意义[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2):72—76.
[2] Rafael Sierra1 , Jordi Rello, María Angeles Bailén. C-reactive protein used as an early indicator of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J]. 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04,10:1-17.
赵 馥 林新锋 罗苑苑 陈伟焘 郑述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