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PTC)及置管引流术(PTC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2例梗阻性黄疸、3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在超声引导下以8.0-8.5F猪尾套管针穿刺入扩张的胆管内,或以21G、18G—PTC针穿刺,见有胆汁流出,配合置入导丝、或置入引流管,将管固定。结果:64例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率98.4%,1例二次穿刺成功,穿刺胆管包括左肝叶内胆管、右肝叶内胆管、其中穿刺最细胆管内径0.6CM。结论:PTC和PTCD中,超声引导定位精准,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创伤小,病人痛苦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
PTCD是缓解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手段,以往是在X线定位下穿刺,具有明显的盲目性,其成功率不高,并发症相对较多。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显著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均为我院住院患者,62例梗阻性黄疸,胆管有原发胆管内癌,肝内肿瘤压迫胆管;3例化脓性胆管炎,多伴有高热,一例为胰头癌术后,体质较虚弱,年龄45-86岁,平均63岁。扩张胆管直径0.6-1.5CM。
1.2仪器与用具
美国GE公司E9、美国飞利浦公司IU—22彩色实时超声仪,凸阵探头,频率2.0—5.0MHz,配穿刺架8.0-8.5F猪尾套管针、21G-18G—PTC针、导丝及深静脉营养管。
1.3方法
1.3.1术前准备
常规查血常规、凝血四项、生化、Hbsag、HIV、丙肝、梅毒。高血压者控制血压,黄疸严重者术前3天开始注射维生素K,,术前4-6小时禁食。
1.3.2操作过程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穿刺的靶胆管及穿刺路径,采取相应的体位,一般情况下,最佳穿刺目标是左肝内胆管,其距离腹壁最近,不受肋间隙的影响,超声显示和穿刺比较容易;另一常选胆管为通过右肋间穿刺右前下支或右后下支。确定穿刺点后,按预选好的穿刺点和路径清楚显示靶胆管后固定探头,让患者屏住呼吸,迅速进针,实时超声监视下,见强回声针尖沿引导指示线推进,直至进入胆管内,胆管内显示针尖强回声点,拔出针芯见有胆汁流出,置入引流管,调整至引流通畅后,将管固定。或植入导丝,沿导丝送入深静脉营养管
1.3.3术后处理
观察生命体征、有无难以忍受的疼痛、胆汁引流量,黄疸减轻程度、血浆胆红素及肝功能的改善状况。
2结果
超声引导下54例接受PTCD,11例接受PTC,一次穿刺成功64例(96.9%),1例在稍作调整后穿刺成功。11例PTC术成功后,在X线影像监视下行胆道内支架置入内引流术,效果良好;有2例使用深静脉营养管引流的患者,分别于引流3、5天时引流管脱落,余60例梗阻性黄疸者引流通畅,一周后黄疸减退较明显,血浆胆红素明显降低,肝功能明显改善。3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PTCD后引流良好,体温很快下降;64例接受穿刺的患者无一例并发症.的发生,且临床效果极佳。
3讨论
肝内胆管的扩张是由于梗阻造成的,梗阻的原因有胆管积脓,胆管结石、胆管肿瘤及肿瘤压迫胆管。急性重症胆管炎引起的胆管梗阻,国内外报道死亡率高达17-60%。传统以手术切开胆总管引流为急救措施,对于年老体弱和休克病人存在极高的风险性,且对于肝内胆管的梗阻无济于事。实行实时超声引导下PTCD术,术者能够避开重要的血管,有目的地选择扩张的胆管穿刺,而且能够看到穿刺针在肝组织中移动直至进入胆管的全过程,直观而准确,近乎在直视下操作,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显著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组3例急性胆管炎于置管引流术后体温很快下降,各脏器机能明显改善。这项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临床对急性重症胆管炎抢救的成功率,尤其适于急诊、危重或高年龄病人的治疗,可作为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对某些梗阻性黄疸病人手术前置管引流可改善病人的肝、肾功能及全身营养状况,为手术创造条件,减少术中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术后存活率有积极的意义。对于不能手术或不宜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是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可有效降低胆道压力,改善肝功能,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生存期生活质量。实时超声引导下的PTC、PTCD以其微创、准确、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特有优势得到临床医生的普遍认可,充分体现了其在临床应用的重要性。
张桂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