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中的用药不合理问题探讨分析

  【摘要】主在消化内科的用药中,常因为一些原因,致使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发生,给病人的病情康复带来了一定的苦难。为了研究消化内科用药不合理的问题,减少不恰当用药现象的发生,文章主要对在消化内科中工作中发现的常见不合理用药处方做简要的阐述,以期望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

  【关键词】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问题

  近十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药学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每年都会研发一些新型药物。在医药品种繁多的背景下,新型药品的出现和药品的更换,更需要加强对合理用药的重视,减少用药的剂量过大、药物的重复使用、连用药物等不恰当的用药问题发生,减少患者出现药物的副作用。消化内科的病患者数量较多、医药数目繁杂、长时间使用药物控制病情、药量大的特点,很容易出现不恰当的用药问题,给病患造成用药的副作用,因此,消化内科应该注重对不合理用药问题的改善,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用药水平。

  1消化内科用药不合理的现象

  通过对2008年1月到2012年12月本院的消化内科的患者资料分析,共发现存在不合理用药318例,其中2008年共有95例,占总数的30%;在2009年共发生70例,占总数的23%;在2010年共出现62例,占总数的19%;2011年共出现55例,占总数的17%;在2012年36例,占11%。其中,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药物使用量大。例如使用分量较大的抑酸药物,长时间的使用抗生素药物等等,共有112例,占到总数的35.2%;其次是重复用药,5年共有102例,占总数的32.1%;药物拮抗或是混合用药降低药性的有57例,占18%;用药指征不符的有47例,占14.7%。

  2消化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分析

  2.1药物使用剂量过大

  药物用量过大的问题主要有长时间的使用抗生素药物与过量使用抗生素药物。医学资料显示,一般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周,若长时间的使用此种药物,不仅对病患的病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并易对病患产生一定程度的副作用,且造成患者对抗生素药物的耐药作用,对患者的身体康复起到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一般抗生素的药物使用时间应控制在1~2周。

  此外,过量使用药物则为使用过大份量的抑酸药物。消化内科的病人使用的药物多为药效时间长、药性重。因此,每天病人仅需要服用1~2次药物,例如H2受体拮抗剂的药效时间可达12小时,病人每天仅需要服用2次药物就可以对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不宜过量的服用;奥美拉唑的药效时间更长,为24小时,所以病人每天只需要服用一次便可以,不可以过多的服用。同时在使用静点药物时,要保持每天药液的储量相对平衡,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

  2.2药物联用的拮抗作用

  2.2.1抑酸药物与秘剂

  在消化内科中,抑酸药与秘剂属于较常用的药品,但是若这两种药品同时服用将会产生拮抗效果。研究发现,秘剂的药物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与胃酸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秘盐附着在胃的表膜上,从而可以产生一层保护膜,减少了胃酸对溃疡创面的侵蚀,且阻碍生成幽门螺杆菌。但抑酸药品的使用,会升高胃液中的PH值,并破坏秘剂的保护膜。因此,此两种药品同时使用,不仅不会对病患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治疗,而且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如果需要联用这些药品,为了达到药品的功效,需要隔开一定的时间段。

  病例1:患者,女,55岁,由于半月长时间上腹疼痛、反酸嗳气入院就诊,经过胃镜检查,提示胃溃疡。

  处方:奥美拉唑20mg与胶体果胶铋150mg。

  2.2.2硫糖铝药品与西咪替丁联用

  硫糖铝药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八硫酸蔗糖与氢氧化铝,在胃液中PH值小于4的酸性中,可以有效的生成具有粘性的胃黏膜附着在溃疡的伤口处,可以维持约6小时的保护胃黏膜与溃疡创伤口的功效。而西咪替丁则会减少肠胃分泌胃液,使肠胃的PH值增加,如果与硫糖铝药物联用,则降低了硫糖铝最佳功效。因此,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过程中,避免此两种药品的联用。

  如病例2:患者,男,38岁,由于2周腹痛,造成食欲不振,入院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溃疡。

  处方:西咪替丁20mg与硫糖铝混悬液10ml。

  2.2.3抗菌药物和活菌制剂联用

  例如常见的双歧杆菌活菌胶囊与诺佛沙星胶囊的联用。前一种药品的主要功效是清理肠道中的病菌,对病情起到一定的治疗功效,从而有效的平衡了肠道内的菌群。而后一种药品主要是抗菌药物,它会杀死肠道内部的菌类,并对菌类起到一定的控制,因此这两种药物同时服用,则会大大降低双歧杆菌的活性,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双歧杆菌胶囊的药效。如果需要联用这些药品,为了达到药品的功效,需要隔开一定的时间段。

  2.3使用药物与临床用药指征不符

  2.3.1利尿药品的不合理使用

  为了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病情,一般选用利尿药品如螺内酯,并配合使用限制钠减少付水量。但螺内酯主要的药效为保钾利尿药,因此不可以作为高钾血症病人;如果在补充钾的低钾血症病人服用螺内酯药品时,需要做好病人的血钾含量的检验,避免血液内钾含量超标的现象发生。

  2.3.2抗菌药物的无指征不合适使用

  研究发现,在治疗有腹泻、腹胀的患者时,常常使用抗菌药物,可是这些患者是功能性疾病,并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但往往在此病例的处方中出现抗菌药物,致使患者的病情得不到有效的缓解。

  2.4重复用药

  由于消化内科用药的种类众多,许多药品的化学组成基本上并无差异,可是却命为不同的名字,或是一些药品的化学成分不同,但是却有相同的治疗功效。而医务工作人员在针对病情开药方时,并没注意到此种现象,常开出的药方中有两三种药品治疗同一症状,这无疑加重了药物的分量,不仅不会促进治疗作用,相反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病患出现不良的用药副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消化内科中,常常出现不合理用药问题,为了提高对病患的治疗效果,需要医务工作人员提高专业知识,在开处方中减少出现不合理用药的问题,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青.开展药物利用研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J].青海医药杂志,2005,(614):11-13.

  [2]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776,225.

  [3]赵其圣.消化内科部分常见用药不合理现象分析[J],医药前沿,2012,(213):12-14.

  [4]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638.

  [5]郑美琴.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8):2864-2865

  孔刚 李振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