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病房引流袋观察注意事项

  【摘要】外科病房大多手术后的病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引流管,每种引流管的作用性质都不一样,每种引流管需要的注意事项也各有区别。但是所有的引流管之间也会有一些共性,对于手术后如何进行引流管的护理和如何去教会病人及家属去关注引流管的注意事项,如何去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状和量及引流物正常的颜色形状和量,怎么去放置引流管,保持有效的引流通畅,可以有效的配合医生,对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做用。

  【关键词】外科病房;引流袋;观察

  1管道分类

  管道按期风险划分程度可分为低风险管道,中风险管道和高风险的管道三类。

  1.1低风险管道

  这些管道通常用蓝色标示,如各种留置针,尿管等,这些管道是在外科病房的普及程度很高,基本上只要做全麻或者联硬外麻都会用到,留置针现在病房的使用率也是越来越多,长期输液为了避免重复穿刺,输入分子量比较大的营养液,或者精神状态意思生命体征不是很稳当的患者都会采用留置方式给予输液。这些管道的脱落对患者的生命不会有很大的威胁。

  1.2中风险管道

  这些管道通常用黄色标示,各种皮下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这些管道的脱落或者堵塞可能会对疾病的恢复造成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或者家属必须时时进行观察,并有必要的记录的管道。

  1.3高风险管道

  这些管道一般都用红色标示,这些管道的脱落或者堵塞会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恢复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的管道。如胃肠道手术后的胃管、螺旋胃管、中心静脉置管、T管,危重病人的腹腔管等。

  2护理和观察的要点

  2.1低风险管道

  比如留置针,观察留置针周围的皮肤的变化,有无肿胀,留置针有没有血,留置针敷贴没有脱落,针头有没有脱落。管道里面有没有凝固的血块。接针的时候感觉留置针的滴速,有没有从穿刺点渗水等。尿管,主要观察小便的颜色形状和量的变化及拔管的指针和拔管后有没有自主解出小便,有没有膀胱膨胀和尿潴留的现象。

  2.2中风险的管道

  中风险管道主要观察管道是否通畅,注重病人的主诉,观察引流管的颜色形状和量的变化。特别是刚做完手术的病人。一定要统计器24小时管道的出量,颜色、量。并及时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此外,还要时时进行健康宣教,告诉病人和家属一些引流管护理方面的知识,让患者及家属也参与其中。这样可以更大程度的减少不良事件是出现。更有利于疾病康复。其次,护理人员必须时时记录,评估,定时巡视。

  2.3高风险管道

  在我们肝胆外科病房见得最多的就是T管,除此之外就是一些肝叶手术之后的腹腔引流管,为十二指肠手术后的胃管,螺旋胃管等。这些管道对疾病的恢复和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旦脱管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甚至危险患者的生命。此类管道的观察和护理显得更为重要。首先我们必须对手术方式有一个大致认知,手术后的管道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有一个风险意思在心里。提高责任意识。其次,这些管道也一样,我注意观察其引流液的颜色形状和量的变化,一般这类病人都是病情较为重要的病人,都会有监护设备。一般要注意观察其患者的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器出入量。及时巡视,注意引流管满了之后要随时更换,并及时记录。特别是有腹腔出血的病人,一定要观察其引流管血液的流速,及时根据医嘱测量患者血常规和生命体征。根据医嘱输血等。

  3紧急情况后的处理

  3.1管道脱落后的处理

  (1)低风险的管道脱落,根据情况,重置管道或者观察,并根据病情进行记录。

  (2)中风险管道脱落后,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及时处理,根据患者的病情重置或者观察,及时采取弥补措施。并及时上报给护士长,再由护士长上报护理部门。

  (3)高风险管道脱落后处理,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生医嘱及时处理,处理结果及时记录与护理记录单。护理人员要应认真评估病人管道情况如管道数量、置入部位、固定情况等,并在湖里记录单上记录;做好管道护理的交接班;对病人及家属或陪护人员进行必要的宣教,使其充分了解到预防管道滑脱的重要性、预防方法以及发生管道脱落时及时向医务人员报告;加强巡视,观察病人管道固定情况并做好记录;制定管道滑脱的紧急处理预案。发生管道滑脱时,护理人员要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病人的伤害。

  3.2管道堵塞后的处理

  (1)低风险管道,是病人的病情进行拔管或者重新置入。

  (2)中风险管道,及时通知医生,根据医嘱进行相应的处理,处理结果记录与护理记录单上。并及时分析其脱落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方案。

  (3)高风险管道,高风险管道脱落后及时上报医生,根据医嘱及时弥补过失,配合医生及时处理,及时记录处理方案,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造成严重后果要立即报与护理部处理。

  参考文献

  [1]赵红光.管道脱落管理制度[J].现代护理管理(第二章),2012.

  胡蕴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