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观察
-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下肢深静脉血栓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2-14 10:11
【摘要】目的:研探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预防护理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DVT的预防护理,主要包括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血液高凝状态、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等。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无一例患者并发DVT,同时也无其它感染、褥疮、肺栓塞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于5-12d内顺利出院。结论:加强对肺心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所谓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静脉管腔内由于各种原因形成的血凝块。血栓形成后遗留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而对于DVT重在预防。急性加重期肺心病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等因素导致DVT的发生率较高。本文就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进行观察,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5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57~88岁,平均年龄64.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中相关诊断标准,且均经X线、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明确诊断,病程8~21年不等,平均病程14.8年,所有患者均处于急性加重期,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其中Ⅱ级11例,Ⅲ级32例,Ⅳ级7例。
1.2护理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在积极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主要方法包括:
1.2.1促进静脉回流
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由于呼吸困难、心累气紧等因素会被迫长期卧床休息,而在卧床期间,由于活动减少,因而导致下肢肌肉收缩减少,血流缓慢,因此在患者卧床期间应避免在小腿下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鼓励患者多进行足和趾的主动活动练习,协助患者定时进行下肢被动运动,如膝关节伸屈、抬腿等活动;每日为患者热敷双下肢,并定时间歇性按摩小腿和大腿肌肉,并以患者耐受为限;嘱咐患者多进行深呼吸和咳嗽动作,以利痰排出;饮食方面,嘱患者多食蔬菜和水果,多饮水,以保持大便畅通,减少因用力排便而导致的腹压增高,从而致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必要时可给予患者开塞露通便;定时为患者翻身、更换体位,以防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以免加重病情;在患者病情稳定期可采用充气长筒靴或电刺激化方式使静脉血流加速,以降低患者DVT的发病率。
1.2.2避免静脉内膜损伤
有临床资料显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的三倍[1],因此在深静脉穿刺时尽量选择上肢深静脉而不是下肢静脉;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技能,尽量一针见血,以避免在同一静脉处反复穿刺;穿刺部位若发生炎症,应立即重新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可留置套管针;静脉留置针时间不宜过长,对于急性加重期肺心病患者来讲静脉留置针时间一般不应超过5d[2];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同时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保证整个输注管路的无菌性。
1.2.3防止血液高凝状态
急性加重期肺心病患者的血液粘滞性会明显增高,且为纠正患者的心力衰竭,减轻水肿,常给予利尿剂的应用,更易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低分子肝肾钙可削弱血小板活动,降低黏稠性,同时还可增加血栓易溶性,改善血循环的作用,对于急性加重期肺心病患者可预防性给予5000U低分子肝肾钙,1次/d,连用7d,预防血栓的形成[3]。而对于有肝肾使用禁忌症患者可使用机械预防;也可适当的给予患者中药参麦+丹参注射液行静脉滴注,以对患者进行益气活血的调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DVT的发生[4]。用药期间严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注意患者有无头痛、呕吐以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征象,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2.4心理护理
肺心病患者由于长年忍受疾病的困扰易产生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等情绪,且易受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同时又担心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担心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此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积极主动的关心患者,主动与患者交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提高护理依从性。
1.2.5健康宣教
向患者详细讲解DVT的病因、危险因素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等,加强患者对DVT的认识,并向患者讲述早期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情稳定的患者早期进行下床活动;对吸烟患者劝其戒烟,并鼓励患者多喝水,多食用富含低脂维生素食物,利用一切因素减少DVT发生的可能。
2结果
经过积极的护理,本组5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无一例患者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也无褥疮、感染以及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于5~12d内顺利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8.3±1.2)d。
3讨论
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两个主要原因。肺心病患者由于慢性肺功能损害,机体长期处于低血氧状态,患者血液黏稠度增加,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严重的感染易导致低血氧和酸中毒状态加重,致使血管内皮损伤也进一步加重,刺激血小板附着和聚集,最终导致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因此易并发DVT。在本组的资料中,对50例急性加重期肺心病患者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包括促进静脉回流、避免静脉内膜损伤、防止血液高凝状态以及必要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等,结果本组50例患者无一例患者并发症DVT,所有患者均于5~12d内顺利出院,提示加强对肺心病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可降低其发生率,从而更好的提高治疗效果,并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曲洪雪,刘云鹏.骨科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2):110-112.
[2]张颖,魏春叶.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1(5).
[3]沙克芳,贾蕊.药物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1护士进修杂志,2008,15(7).
[4]刘军,万豫尧,许树柴,等.益气活血法预防老年患者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J].中国骨伤,2006,19(6).
苏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