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与房扑的临床价值分析
-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伊布利特,胺碘酮,心房纤颤与房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2-13 16:37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与房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2例心房纤颤与房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房颤转复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房扑转复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QTC间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QTC间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转复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布利特在治疗心房纤颤与房扑的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伊布利特;胺碘酮;心房纤颤与房扑;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2例心房纤颤与房扑患者,其中,男47例,女35例;患者年龄为35—68岁,平均年龄为51。52±1。04岁;48例为房颤,34例为房扑;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41例,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基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伊布利特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每日在10分钟内缓慢注射由150mg胺碘酮,对于没有转复的患者,医护人员在间隔10分钟后采用上述方法为患者缓慢注射150mg的胺碘酮。当患者出现转复、心室率低于50次/min及QTC间期超过60ms时,可停止对患者注射。
(2)治疗组患者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每日在10分钟内缓慢注射1mg伊布利特,对于没有转复的患者,医护人员在间隔10分钟后采用上述方法为患者缓慢注射1mg的伊布利特。当患者转复时,可停止对患者注射。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转复率
41例治疗组患者中,23例为房颤,13例转复,其转复率为56。52%,18例为房扑,13例转复,其转复率为72。22%;41例对照组患者中,25例为房颤,11例转复,其转复率为44。00%,16例为房扑,4例转复,其转复率为25。00%。对比两组患者房颤转复率,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房扑转复率,治疗组患者转复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QTC间期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QTC间期为(404。58±13。47)ms,治疗后QTC间期为(456。04±18。33)ms;对照组患者治疗前QTC间期为(407。19±12。68)ms,治疗后QTC间期为(412。06±16。88)ms。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QTC间期,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QTC间期,治疗组患者QTC间期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2。3 对比两组患者转复时间及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组患者转复时间为(23。34±12。14)min,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3%(6/41);对照组患者转复时间为(51。75±16。38)min,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39%(10/41)。对比两组患者转复时间,治疗组患者转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心房纤颤及房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病情严重时威胁患者生活质量。基于该疾病病理特点,应及时为患者采取及时合理的治疗措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伊布利特为一种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剂,该药剂具有安全、疗效高及起效快等特点,可有效阻断外向钾电流,延迟复极。该药剂主要通过抑制复极时快速激活延迟整流K电流,同时其可有效促进平台期缓慢Na+和Ca2+内流作用,对整个复极过程具有显著影响作用,从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1]。胺碘酮也为一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剂,其具有轻度非竞争性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有效抑制患者心房、心肌传导纤维快钠离子内力,有效减缓其传导速度,但该药剂通常不能对患者左室功能起到抑制作用,因此,在治疗心房纤颤及房扑疾病临床上效果欠佳[2]。研究结果显示,伊布利特在治疗心房纤颤及房扑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如本次研究中,采用伊布利特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其房扑转复率及转复时间同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QTC间期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因此,伊布利特值得在治疗心房纤颤及房扑临床上推广应用。
石 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