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
  • 关键字:硬膜外复合全麻,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
  • 发布时间:2014-02-14 08:49

  【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和常规全麻麻醉方法在腹腔子宫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患者3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5例患者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全麻。记录麻醉前10min(T0)、气腹后10min(T1)、停气腹后5min(T2)三个时间点的儿茶酚胺(CA)、血糖(BG)、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的浓度。对两组患者的手术中麻醉用药量、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和质量以及子宫松弛度进行观察和评级。结果:观察组结果与对照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组在CA、BG、CRP、IL-6方面的检测指标明显降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手术中麻醉用药量、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和子宫松弛度等方面的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与常规的全麻方法比较,更有利于抑制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中患者的应激反应,缩短拔管和清醒时间、减少麻醉用药量和增加子宫松弛度。

  【关键词】硬膜外复合全麻;全麻;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效果观察

  单纯的常规全麻是腹腔镜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硬膜外复合全麻阻滞,是新型的麻醉方式,具有效果显著、用药少和副作用少等优点[1]。为了研究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本院选取3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30例择期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年龄24-55岁,体重50-60kg,随机划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术前检查无高血压、心肺疾病和贫血疾病。

  1.2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在麻醉前30min进行苯巴比妥钠的肌肉注射,注射量为0.1g,东莨菪碱0.3mg。两组患者静脉诱导用药的步骤相同,包括有芬太尼3μg/kg、咪达挫仑0.05mg∕kg、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0.4mg∕kg、维库溴铵0.1mg∕kg,待肌肉完全后行后进行插管。观察组在全麻前选择L2-4椎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插管成功后用麻醉剂进行间歇性通气,通气参数为呼吸频率12次∕min,潮气量10ml∕kg。麻醉维持:观察组经硬膜外导管间断给予2%利多卡因3~5mL,并静脉辅以G组剂量1/3的依托咪酯、异氟醚。对照组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80mg中加入瑞芬太尼0.2mg,以30mL/h的速度静脉泵入,术中维库溴铵以首次剂量的1/3追加。

  1.3监测指标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麻醉前10min(T0)、气腹后10min(T1)、停气腹后5min(T2)三个时间点采集前臂静脉血标本,进行血浆的分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儿茶酚胺(CA)的浓度进行检测,采用血糖仪对血糖(BG)浓度进行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对C反应蛋白(CRP)进行检测,采用免疫分析法对白介素6(IL-6)的浓度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对两组患者的手术中麻醉用药量、拔管时间和术后清醒时间和质量进行评估。呼之睁眼、无躁动、能够配合医生的操作,为优;呼之睁眼、有轻微的躁动,为良;对呼唤无反应,有较强的躁动、不配合,为差。对手术中子宫的松弛程度进行评级:宫颈自阴道口能拉出,为子宫松弛,优;宫颈在阴道口拉出困难者,松弛不满意,为良;宫颈不能从阴道口拉出者,为差。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评级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进程表示,计算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施镔.不同手术方法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6(2):307-308.

  [2]周颖,李振英,刘浩东等.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0,12(9):1208-1210.

  [3]游敬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应激反应及纤溶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104-105.

  马海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