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84例肝癌患者治疗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肝癌患者84例纳入本研究,均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对比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患者肝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术前对比,我们发现术后1周患者AST、ALT、DBIL、TBIL等指标均明显升高,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与术后1周对比,我们发现术后1个月患者AST、ALT、DBIL、TBIL等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对比术前和术后1个月肝功能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无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可引起短期的肝功能损害,一般于术后1个月左右即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关键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功能;变化情况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菌由近胸膜的原发病灶直接侵入胸膜,或经淋巴管血行散播至胸膜而引起的渗出性炎症,胸腔穿刺抽液是临床上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常用方法,可快速减轻患者的中毒症状,加速退热。我院近年来在胸腔穿刺抽液的基础上并向胸腔内注射五联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18~51岁,平均年龄31.2岁,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发病到确诊时间≤2周,且所有患者在纳入研究前均未使用过抗结核药物治疗,并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凝血功能异常者等。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发病时间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方案为2HRZS(E)/4HR(E),即给予异烟肼0.3g、利福平0.45g、吡嗪酰胺0.5g、乙胺丁醇0.5g,1次/d。并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首次抽液控制在1000ml左右,最多不超过1500ml,每周2~3次,直至胸腔积液消失或直至抽不出为止。观察组在每次抽液后及时向胸腔内注射五联药物,包括10万U尿激酶+5mg地塞米松+300mg利福霉素+0.4g异烟肼+20mg的6542,操作完成后嘱患者变换体位,以使药物均匀的分布于体内。对照组仅行单独的抽液治疗,不注射药物。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胸水消失的时间、并发症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胸液完全消失,无胸膜肥厚粘连;有效:胸液基本消失,轻度胸膜肥厚粘连;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两组显效率的比较,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且P<0.05。
2.2胸水消失时间
观察组和对照组胸水消失时间分别为(4.3±1.6)d、(7.6±2.1)d,两组比较,观察组胸水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
2.3并发症
观察组仅1例(4.0%)患者出现胸膜部分粘连的情况,对照组6例(24.0%)患者出现胸膜肥厚、粘连的情况,两组比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P<0.05。
2.4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2例(8.0%)患者在胸腔内注药后出现轻度不适,但均自行缓解,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发热、过敏反应,不良反应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由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液蛋白含量和纤维蛋白含量高,因此易导致胸膜粘连,故临床原则上一般均应在正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以尽快抽尽胸腔积液。胸腔穿刺抽液优势在于可快速减轻患者的中毒症状,加速退热;解除肺脏和心脏血管受压,改善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并可防止纤维蛋白沉着导致的胸膜粘连肥厚。
在本组的资料中,对观察组患者在行常规抗结核治疗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的基础上立即在胸腔内注射五联药物治疗,其中尿激酶可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激活成纤溶酶。结核性胸腔积液由于富含纤维蛋白,而尿激酶可有效地降解纤维蛋白,减少胸膜粘连和间隔的形成,使胸腔穿刺抽液更加流畅。地塞米松是糖皮质类激素,可减少胸液渗出,预防纤维蛋白沉积。利福霉素和异烟肼是临床上治疗结核病的常用药物,具有杀菌、抗菌作用。6542是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物,具有松弛平滑肌、解除血管痉挛以及镇痛等作用。抽液后将上述五联药物同时注入胸腔,可协同发挥抑制细菌、阻断炎性渗出、加速积液吸收,预防纤维蛋白沉着的作用,从而大大降低了胸膜肥厚以及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局部用药的方法,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在本组的资料中,对观察组和仅行常规胸腔抽液穿刺治疗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积液消失的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胸膜肥厚和粘连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提示在正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胸腔内注射五联药物的方法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丁玉平.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治疗的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3).
[2]金震.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0).
[3]李相杰.胸腔内注射五联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
郭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