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行为特征及思想教育的现状与探析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
  • 发布时间:2015-12-01 17:48

  【摘要】贫困大学生行为特征和思想状态在高校中易出现新特点和新问题。围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新时期贫困大学生的特点,我们探索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贫困生、行为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贫困大学生的行为特征

  1.1 与经济状况相匹配的消费模式

  贫困大学生生活简朴、勤俭节约,少穿名牌服饰,也不会去购买高档的电脑和手机,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不需要电脑和手机。网络时代,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电脑,美其名是由亲戚朋友赠送或是自己打工挣钱购买。由此看来,贫困学生担心过度消费违反了资助原则而被取消资助资格。评定时,日常的消费行为,吃穿用度是班级评定时的有力依据。尤其是当家庭环境与消费水平不符时,会让其他同学产生疑问。例如:某学生来自西部偏远地区,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家庭环境困难。第一次评定助学金时,班上同学主动向老师反映他是全班最需要帮助的学生。一年后再次评定,同学们指出其消费情况与家庭环境不符。通过老师调查,该同学确实每个月生活费极少,但使用的是高档手机,喜欢抽烟、上网、外出游玩,消费上没有节制,导致同学们对他获得较高资助产生不满。

  1.2 生活的独立性和学习的自觉性

  贫困大学生群体较早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特别明白大学生活来之不易。另一方面他们具有较强的生活独立性,包括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生选择周末或长假打工以争取生活费或学费。打工的经历比其他学生更早得到磨练,更能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更能体谅他人,懂得帮助他人。他们遵守校纪校规,自觉完成教学任务,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实训课程,在课余时间留在图书馆看书学习。绝大多数贫困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他们非常珍惜能改变未来的机会。

  1.3 自我想法和情绪表达较为压抑

  贫困大学生大多性格内向,抑郁而自卑。他们外表冷漠,内心却有着强烈的自尊。越是贫困的学生,越是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痛楚,更不愿意让同学知道自己的家世和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怜悯。有的不愿意同与自己家庭条件悬殊的同学呆在一起。这样就渐渐偏离出一般人的生活轨道,离正常的生活越滑越远。在学校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还承受着来自同辈群体的压力。他们生活拮据,既要学习,又要为生计奔波,没有经济实力和精力进行人际交往和校园文化活动,特别是同宿舍内有贫富差距大的学生。由于童年生活、经济条件、自我和外界认知差别较大,他们担心自己的想法和认知遭到他人的嘲弄,更加不敢积极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于是,贫困大学生容易在心理上产生防卫反应,出现敌对态度和强迫症状。

  2、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现状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及时掌握贫困生的思想动态是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院采用动态管理的模式,根据学生不同的家庭环境变化,变化学生受资助的人员和等级,帮助需要帮助的困难学生,努力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承诺。经统计,大部分贫困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修养,思想成熟,态度积极乐观,意志坚强。他们不仅体现在校园生活中,更多的体现在对知识的渴求上。

  2.1 自尊与自卑心理并存

  贫困学生在校期间最大的压力来自经济上的困难,及很多外在延伸压力。自尊心表现得尤为强烈和敏感。他们极易将他人的切切私语解读成在背后议论自己,或是因为小小的不公而否定自己,导致他们心理不成熟、不稳定。他们常常低估自己或是否定自己。

  2.2 自我封闭与软性自卫并存

  日常生活是不可避免人际交往的,也离不开联系与交流。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缺乏主动性,行为拘谨给人留下好欺负的印象,导致社交能力低下和交往经验的缺乏。此外,其思想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观念,认为他人只看到他不好的一面而忽视了自己的优点,并很容易将负面情绪扩大化,这样就形成了消极自我评价的恶性循环。例如:就读本院有位家庭贫困的学生,从小身体比较差,家里有六个姐姐,性格比较内向,着急的时候有轻微口吃。一开始只是受到同宿舍条件较好的两名同学的轻视,后来由于人际交往不善连其他贫困生也开始轻视他,导致他不与同学交流,常常在图书馆待到很晚。贫困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他们往往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封闭起来,以独来独往的方式进行一种软性自卫。

  2.3 强烈的认同感需求

  贫困学生缺少物质的享受,导致他们更在意精神上的需求和支持。他们会提前为自己制定许多计划期待能够改变未来,并迫切需要他人的认同,需要外界的支持。该认同会让他们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该支持会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反之,当他们没有获得认同或得到支持时,容易变得焦虑易怒,失去对生活与未来的信心与支撑。

  2.4 逐渐对外界增长的依赖性

  尽管贫困学生自身努力,但是父母即使很困难也会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存在比较重的依赖心理,更有甚者不愿吃苦,缺乏自立自强的进取精神,缺乏与困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们认为上大学就该有人管的心态,一味指望贷款和资助。对于得到的资助持理所当然的态度,却不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提升自我能力上。

  3、探析

  3.1 突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优势

  加强贫困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能够从理论上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从根本认识方面对人进行调整,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人生的意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坚定努力学习的信念。

  3.2 强调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结合社团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引入心理调适的方法帮助贫困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调试。学校团委、学生会及社团可以组织贫困大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劳动来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认识,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倡导贫困大学生在接受国家、社会资助的同时,学会感恩,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来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付出升华自己的情感、体验认识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3 寻求创新模式,引导逆境成才

  逆境的磨练,使逆境转化为顺境,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贫困,以平常心对待,视贫困为个人发展的良机,则能减轻贫困对个人的心理压力。因此。抵御贫困的关键在于积极的调整认知,改变自己,让自身强大,通过自身的劳动和努力换取报酬。

  3.4 以学生为本,尊重贫困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与贫困生建立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当老师经常与学生用心交流,坦诚面对时会给贫困学生带来极大的安慰和帮助。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能够毫无顾忌的倾吐烦恼,倾诉遇到的困难。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朝武,国外高校贫困生社会资助的现状和启示,煤炭教育,2012,(3)

  [2]刘军,高校贫困生情况调查及激励教育体系探索[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黄煜煜、祝丹蕾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