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思路构建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
  • 发布时间:2015-12-02 18:12

  【摘要】目的:探析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有效控制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患者中,8例为患者内在因素,占44.4%;10例为外在因素,占55.6%,其中包括环境因素、侵入性诊疗操作以及药物因素等。结论:导致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护理人员一定要强化感染监控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进行,坚持无菌原则,提高护理质量,从而降低出现院内感染的几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控制思路

  重症监护室内的患者由于病情比较严重,再加上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明显下降,是医院的易感人群,出现院内感染的几率较高,不仅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危及患者性命。有研究表明,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出现院内感染的几率,并且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管理质量也与院内感染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有效控制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10例为男性,8例为女性,年龄5~90岁,平均年龄为(42.3±13.8)岁,其中2例为腹部疾病,10例为重型颅脑外伤,4例为胸部疾病,2例为肺支气管疾病。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住院病历,并对患者的抗菌药物运用、手术、侵入性操作以及病历资料等内容进行全面分析。

  2、结果

  18例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患者中,8例为患者内在因素,占44.4%;10例为外在因素,占55.6%,其中包括环境因素、侵入性诊疗操作以及药物因素等。

  3、讨论

  3.1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3.1.1 患者内在因素

  通常情况下,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都具有病情凶险、转归不明等特点,并且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明显下降,再加上患者长时间卧床,合并诸多慢性疾病,屏障功能基本衰竭,降低了机体抵御感染的能力,所以出现院内感染的几率较高。同时,有研究表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呈现出正比关系,即患者年龄越大,出现院内感染的几率越高,尤其是呼吸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院内感染率,约为90%左右,其次为血液、外伤和泌尿道[2]。

  3.1.2 外在因素

  一般来说,外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因素。由于重症监护室内患者的人数较多,疾病种类多样化,再加上护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环境护理的重要性,没有定时打扫病房,使病房内滋生大量的细菌,尤其是葡萄球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克雷伯菌以及假单丝酵母菌等,在多种细菌的共同作用下,从而加大了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风险;(2)侵入性操作。在导致院内感染的诸多因素中,侵入性操作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危险因素,比如建立人工气道时,患者的上呼吸道不具备屏障功能,缺乏保护,这也是导致肺部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尿路感染在院内感染中的发病率仅低于肺部感染,位居第二,并且留置尿管的时间越长,出现尿路感染的几率越高。此外,外周静脉置管、动脉和中心静脉插管等介入操作,都会破坏机体的防御屏障,为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创造了条件,从而导致菌血症;(3)药物因素。抗生素的不合用运用也是导致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滥用抗生素会增加机体的耐药菌株,使正常菌群严重失调,降低机体免疫力,从而诱发感染[3]。

  3.2 控制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有效对策

  3.2.1 重视病区环境管理

  护理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病区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对重症监护室内患者的人数进行严格限制,分开安置非感染和感染患者,单独安置特殊感染患者,护理期间,严格坚持无菌原则,做好相应的隔离措施,降低出现交叉感染的几率。每天定时打扫病房内的卫生,打开房间内的窗户,使房间内保持空气流通,运用紫外线消毒病房空气,定期对消毒溶液、物体表面、仪器管道以及无菌物品进行微生物监测,避免滋生病原微生物[4]。

  3.2.2 进一步加强患者的护理和观察

  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在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中,呼吸道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患者病情比较严重,长时间卧床,增加呼吸道分泌物,气道的清理能力变弱,所以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每天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清洁,吸痰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进行,动作尽量轻柔,避免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对于污染的呼吸机管道,应该及时更换;(2)增强无菌意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进行,尤其是置管时,要坚持无菌原则,对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使置管处皮肤保持无菌状态,与导管相连时,先运用安尔碘棉签对接头进行擦拭,做好消毒工作;(3)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应该尽早将各种留置导管拔除,使插管时间缩短,将机械性损伤降到最低,避免出现院内感染。

  3.2.3 合理使用药物

  临床上在对重症监护室内患者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科学、合理的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并且发现患者存在感染症状时,一定要尽早进行血、痰、引流液以及尿等标本的药敏试验,确定病原菌,及时治疗,控制感染[5]。

  综上所述,导致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护理人员一定要强化感染监控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进行,坚持无菌原则,提高护理质量,从而降低出现院内感染的几率。

  参考文献

  [1]朱冬敏.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j].临床肺科杂志,2010,10:1507-1508.

  [2]刘清宏.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d].南方医科大学,2014.

  [3]杜景华.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回顾性调查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

  [4]张阳英,徐蓉,张爱英.ICU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20):60.

  [5]邵正荣.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控制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5):173.

  向小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