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针治疗内脏痛的临床研究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耳针治疗,内脏痛
  • 发布时间:2015-12-01 17:53

  【摘要】目的:观察耳针对内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寻求一种治疗内脏痛的更加有效方法。方法:临床选取60例患者(心绞痛、胆绞痛、肾绞痛、胃肠痉挛痛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耳穴组,药物组中轻度疼痛肌注安定10mg/次,中度疼痛服用强痛定片或曲马多缓释片,重度疼痛肌注杜冷丁50mg/次。耳穴组是在原药物组基础上,心绞痛取神门、膈、交感、肾上腺、皮质下、耳尖、耳迷根、风溪、耳轮等,胆绞痛取肝、胆、交感、神门、十二指肠等,肾绞痛取肾、输尿管、膀胱、三焦、肾上腺、交感等,胃肠痉挛痛取胃、脾、大肠、小肠、交感、神门、直肠、十二指肠等,不能耐受针灸刺痛或晕针患者可用王不留行籽贴于相应穴位,并反复按揉,手法轻重交替,一般15-20min/次。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均有所改善,耳穴组有效率优于药物组,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耳穴配合药物治疗内脏痛较单纯药物治疗内脏痛疗效更为显著。结论:耳穴组有效率优于药物组,并且耳穴治疗内脏痛经济有效,且毒副作用小,有临床广泛推广意义。

  【关键词】耳针、内脏痛、临床研究

  立项依据

  内脏痛(visceralpain)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症状,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与躯体痛相比,内脏痛所表现出的多源性、多样性等特点使人们在研究其疼痛机制和提高临床疗效等方面面临了巨大的困难。近年来,随着新兴实验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类内脏痛动物模型的建立,大量相关研究已在内脏痛的发生机制、脊髓通路、神经解剖基础等领域展开,使内脏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逐步深入。

  针刺镇痛在中医学中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直到现在仍活跃应用于临床实践。针刺治疗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副作用少等优点。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针刺镇痛受到了国内外的持续关注,但针刺抗内脏痛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研究。本文以耳针在治疗内脏痛的临床观察研究。

  研究课题的目的、课题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

  一、研究目的

  观察耳针对内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寻求一种治疗内脏痛的更加有效方法

  二、课题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一)课题的理论

  内脏痛顾名思义是指一类发生在内脏器官的疼痛。与躯体疼痛的表浅、定位准确相比,内脏痛往往具有一些固有特征,如:感觉模糊、定位不清,常呈弥散性、游走性;经常伴随其他部位(如皮肤或肌肉)的牵涉痛;常伴随运动和/或自主性神经反射,如导致血压及心率的改变[1,2],持续性内脏痛可以导致产生牵涉痛区域内的痛觉过敏或触发点(trigpoints)[3,4],其特点表现为对触觉刺激的痛阈降低和反应性增高;内脏对切割、烧灼等伤害性刺激敏感性低,而对机械牵拉、扩张、缺血、痉挛、炎症等大范围刺激比较敏感。内脏痛的这些特征及其发生机制具有特殊的神经解剖学结构基础。

  根据《灵枢》记载,手足三阳经直接循行于耳区,六条阴经虽不直接入耳,但都通过经别与阳经会合,故《灵枢·口问》篇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各个脏器通过经脉循环在耳部相互沟通,并且耳部有区域与相关脏器相联系,耳与脏腑同样也关系密切。可将耳背分成心、肝、脾、肺、肾五部,如:“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

  针刺镇痛在中医学中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直到现在仍活跃应用于临床实践。针刺治疗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副作用少等优点。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针刺镇痛受到了国内外的持续关注,但针刺抗内脏痛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研究。本文以耳针在治疗内脏痛的临床观察研究。

  (二)实际意义

  内脏痛(visceral pain)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症状,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与躯体痛相比,内脏痛所表现出的多源性、多样性等特点使人们在研究其疼痛机制和提高临床疗效等方面面临了巨大的困难。近年来,随着新兴实验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类内脏痛动物模型的建立,大量相关研究已在内脏痛的发生机制、脊髓通路、神经解剖基础等领域展开,使内脏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逐步深入。

  (三)文献研究

  祖国医学认为耳与脏腑经络关系十分密切。《灵枢·口问篇》:“耳为宗脉之所聚。”《杂病源流犀烛》云:“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终于耳者。”可见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脏腑功能失调时,就会通过经络的联系在相应的耳穴上显示出来。所以通过按压耳穴,可刺激经络,疏通经气,调节脏腑功能,最终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

  目前国内国内众多临床工作中应用针灸治疗内脏痛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其中耳针的应用占了很大比重。周静珠等[5]总结了目前国内应用耳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222篇,其中耳针治疗内脏痛48篇,占21.6%。赵连皓等[6]采用柏子仁贴压双耳神门、皮质下、交感穴治疗胆囊切除后疼痛,轻度疼痛有效率100%,中度疼痛有效率80%,重度疼痛有效率66.7%,总有效率90%,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陶明忠[7]采用耳穴针刺治疗胆绞痛、肾纹痛、胃脘痛有效率为94%,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四)应用前景

  经临床观察,针麻疗效肯定,其中耳针可使疼痛闭值升高降低由于疼痛引起的血压升高经止痛药疗效不显时改用耳针疼痛可缓解。针刺疗法作用强,耳穴压豆作用缓和而持久,两法相配临床疗效明显,并且针灸的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1.资料来源

  临床选取60例患者(心绞痛、胆绞痛、肾绞痛、胃肠痉挛痛患者)均选自2013年04月至2015年06月赣榆县中医院内科病房及门诊,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

  药物组30例:其中年龄在20~25岁3例,26~30岁5例,31~35岁8例,36~50岁9例,51~55岁3例,56~70岁2例。病程最短一周,最长三周;其中有27例并发高血压病,6例并发糖尿病。耳穴组30例:其中年龄在20~25岁2例,26~30岁7例,31~35岁4例,36~50岁11例,51~55岁5例,56~70岁1例。病程最短一周,最长四周;其中有29例并发高血压病,5例并发糖尿病。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等方面的比较。

  以上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上均相似,经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由于目前国际上对疼痛尚无分极标准,故参考国际癌症疼痛阶梯划分。轻度疼痛为可忍受疼痛,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不需用镇痛药。中度疼痛为持续疼痛,睡眠受到干扰,带用一般性镇痛药。重度为强烈持续疼痛,睡眠严重受到干扰,藉用强镇痛药。

  3.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计量资料的组间、组内的疼痛疗效评分均数差值采用t检验。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极显著性差异。

  二、治疗方法

  1.药物组

  轻度疼痛肌注安定10mg/次,中度疼痛服用强痛定片或曲马多缓释片,重度疼痛肌注杜冷丁50mg/次。

  2.耳穴组

  是在原药物组基础上,心绞痛取神门、膈、交感、肾上腺、皮质下、耳尖、耳迷根、风溪、耳轮等,胆绞痛取肝、胆、交感、神门、十二指肠等,肾绞痛取肾、输尿管、膀胱、三焦、肾上腺、交感等,胃肠痉挛痛取胃、脾、大肠、小肠、交感、神门、直肠、十二指肠等,不能耐受针灸刺痛或晕针患者可用王不留行籽贴于相应穴位,并反复按揉,手法轻重交替,一般15-20min/次。

  2.1针刺方法

  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下,向患者交代针灸注意事项,嘱其取仰卧位,针刺穴位及针灸针(华佗牌30号0.5寸)局部常规酒精消毒,快速进针,进针深度一般不透过耳背皮肤为宜,进针后行较快频率的捻转泻法,刺激量以病人能耐受为宜。1-5分钟观察止痛效应一般留针40分钟,若疼痛缓解不甚明显或镇痛不全者,隔5-10分钟捻针一次。

  三、疗效标准

  治疗后疼痛消失或缓解为有效,反则无效。

  四、结果

  耳穴组和药物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均有所改善,耳穴组有效率优于药物组,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耳穴组有效率优于药物组,并且耳穴治疗内脏痛经济有效,且毒副作用小,有临床广泛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W M L,i A Su zuk ,i K M Cu .i Respon ses of b lood p ressure and renal sym path etic nerve activity to colorectaldistens ion in anes-thetized rats [J]. Jou rnal of Physiological S cien ces, 2006, 56( 2): 153-156.

  [2]W M L ,i A Suzuk.i Reflex inh ib ition of h eart rate and efferentcard iac symp athetic ou tflow induced by colorectal d is ten sion in an esthetized rats [J].Journal of Physio log ical S cien ces, 2006,56( 2 ): 187-190.

  [3]G iamberard ino MA, Vecch ietL. V isceral pain, referred hypera-lges ia and outcom e: n ew concepts[J]. Eu rJ Anaes thesio,l1995,10( Supp l): 61-66.

  [4]荣培晶, 张建梁, 张宏启. 内脏痛觉的病理生理研究进展[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4, 20( 3 ):475-480.

  [5] 周静珠,王茵萍,仲远明.耳针疗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11,27(7);54-56.

  [6] 赵连皓.耳穴贴压治疗胆囊切除后疼痛症15例[J]. 陕西中医,1999,20(9);416.

  [7] 陶明忠.耳针治疗内脏痛50例[J].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4,10(5);62-63.

  吕昌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