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性骨折行64排螺旋CT和1.5TMRI检查的价值对照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隐匿性骨折,CT
  • 发布时间:2015-12-02 17:03

  【摘要】目的:探究隐匿性骨折行64排螺旋CT和1.5TMRI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MRI组与CT组,对比对两组的影像学特点,阳性检出情况。结果:CT组出现异常阳性者例数为44例,占总数的86.27%。其中有12例患者行冠状面或者斜面检查诊断为隐匿性骨折,32例患者为横断面图像显示骨折,冠状面和横断面显示为16例,5例患者经过斜面图像调整之后确诊。MRI组出现异常阳性的例数为49例,占总数的96.08%。患者T1WI与T2WI存在不规则低信号带,条状。MRI表明膝关节存在积液者5例,半月板受损者4例,膝关节的副韧带或者前后方交叉韧带受损者6例。结论:隐匿性骨折患者,首选检查方式为多排螺旋CT,结果不明朗者,可再次使用MRI进行扫描,两者相结合对患者检查,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该疾病的检出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隐匿性骨折、1.5TMRI、64排螺旋CT、价值对照

  隐匿性骨折,主要是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只有通过其他检查方式[1],才能得以体现的骨折。该类型骨折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会耽误患者病情,进而对疾病治疗和预后带来不利影响。相关研究证实[2],对于隐匿性骨折疾病,使用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本文选择2014年6月-2015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59例,女患者43例。年龄区间为44-73岁,平均年龄为(52.6±1.6)岁。从受损位置上来看,颅脑65例。骨关节26例,脊柱6例,其他位置5例。所有患者行常规CT或X线平片检查结果为阴性。现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螺旋CT组与MRI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位置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MRI组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仪器生产厂家为GE公司,型号为64层CT扫描机。矢状位和横轴位为T1W1/IR,T2WI选择TR4700ms,TE137ms。矩阵为288*224,脂肪抑制序列为T2WI矢状面和冠状面扫描。层厚为5mm,3.0,对患者病灶位置行3mm加层扫描,间隔为1.0mm[2]。CT组患者行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对于患者疑似损伤部位,使用多方位同性的方式进行扫描,重建间隙为50%,层厚为0.6mm。于电脑工作站内处理图像,依照患者的骨结构,对其进行MPR图像调整,具体为:冠状面,斜面,矢状面与横断面。如果需要,对斜面的任意之角度进行图像和曲面成像再次调整,在显示出骨折线走行情况,对隐匿性骨折的范围和折累加以确定,对两组的影像学特点,阳性检出情况。

  1.3 观察标准

  MRI诊断标准为T1WI和T2WI为条状,低信号带为不规则状;T2WI四周存在高信号水肿区域。骨折,骨髓水肿合并出血:多层螺旋CT表示为骨皮质中断或者骨小梁中断;MRI表示为低信号区域四周夹带斑点高信号。

  1.4 统计学原理

  应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数据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的方式,利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的方式计算,当P<0.05时,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T组患者阳性率和相关影像学特点

  CT组中,异常阳性者例数为44例,占总数的86.27%。在此其中有12例患者行冠状面或者斜面检查,参考矢状面图像,诊断为隐匿性骨折,32例患者为横断面图像显示骨折,累及到关节面者为16例,在此其中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显示为16例,其中含有5例患者经过斜面图像调整之后确诊。

  2.2 MRI组患者阳性率和相关影像学特点

  MRI组中,异常阳性的例数为49例,占总数的96.08%。患者T1WI与T2WI存在不规则低信号带,条状。T2WI四周为高信号水肿区,在T2WI中,一部分信号带和T1WI相比较为模糊,范围有所减小,50例患者的T2WI和T1WI为四周性存在斑点或者片状高信号。MRI表明膝关节存在积液者5例,半月板受损者4例,膝关节的副韧带或者前后方交叉韧带受损者6例。

  3、讨论

  临床实验证明,CT对隐匿性骨折患者检查敏感性比MRI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为

  (1)MRI能够明确的显现出骨折部位骨髓水肿与出血的信号。

  (2)单层螺旋CT或常规CT横截面很难发现接近或水平走行的骨折线。

  (3)MRI能够较为明确的将骨质疏松而无骨皮质中断的骨小梁骨折[3]。

  本研究结果证明,CPR和MPR能够全方位对轴位螺旋进行重组,累及范围和不规则骨线情况完整的显示出来,能够表现出骨折的透亮线影清晰度较好。MRI能够较为明确的将骨折所引起的骨髓水肿或出血情况加以体现。对于隐匿性骨折,应该使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能够得到公允性较强的结果。

  临床上高度怀疑为隐匿性骨折患者,可使用多层螺旋CT进行同性扫描之后,在多方向调节成为MPR呈现[3]。MRI检查,对于骨髓水肿隐匿性骨折有着一定的敏感性。使用MRI方式对于经过CT检查后可能存在漏诊情况的案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辅助检查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隐匿性骨折疾病,首次检查使用多排螺旋CT检查扫描,对于情况不明朗者,后使用1.5TMRI扫描,两种检查方式搭配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该疾病的检查准确性,也能够较明显的显示出患者受损部位,就临床诊断来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贺永斌.多层螺旋CT对颅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D].吉林大学,2006.

  [2]李志忠,王福南,王志杰,等.16-MSCT对视神经管微细或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学,2012,03:267-271.

  [3]陈蓉.颅脑减速伤CT影像及生物力学致伤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

  陈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