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健康的婚俗文化需多措并举
- 来源:楚天法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婚俗文化,聘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17 15:04
——对莆田沿海部分地区高聘金婚姻的思考
【摘要】下聘金送彩礼这种婚俗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但今天莆田沿海部分地区出现的高聘金婚姻,已经背离了聘金彩礼的本质,与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格格不入,已引起各方关注,必须及时制止。莆田沿海部分地区高聘金婚姻,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多措并举综合治理。
【关键词】婚俗;高聘金婚姻;多措并举
婚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从产生到发展,流传了几千年,虽然不同的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内容,却为人们所认可和遵行。结婚前,男方要向女方下聘礼;结婚时,男方要向女方送彩礼约定俗成。聘金和彩礼本是契约精神在婚嫁行为中的体现,一旦女方收受了男方的聘金和彩礼,男女之间的异性交往行为就要受到约束,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聘金和彩礼的多少,依男女双方的经济实力而定。但近些年,高聘金、重彩礼现象备受社会关注,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尤其今天,在莆田沿海部分地区出现了高聘金婚姻,动辄几十万,甚至早已突破百万的界限,在网络上号称“全国第一”,已经背离了聘金彩礼的本质,与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格格不入,也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各方关注,到了必须及时制止的地步。
一、现阶段莆田沿海部分地区婚俗呈现以下特点
1、“快速式”的婚姻
所谓“快速式”的高聘金婚姻,即青年男女在春节期间通过密集的相亲方式、婚嫁聘金的数目多少来确定婚姻,这现象已经呈现越来越普遍的趋势,聘金呈水涨船高之势。“快速式”的高聘金婚姻的出现,与当地在外经商人员众多有关。莆田沿海地区,尤其是忠门、东庄、北高等地不少群众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在改革开放中抓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机,充分发挥自己经商创业的优势,在建材、医疗、金饰等行业做的风生水起,积累大量的财富。还带动亲朋好友、乡里乡亲的年轻人一起外出创业就业。但他们常年在外经商做生意,没有时间谈婚论嫁,很多年轻人都赶在春节期间马不停蹄地回莆田相亲。于是就出现奇特的现象,相亲就像赶场子,一天可以相三五场甚至更多场,一旦遇到合适的,高聘金就成为促成一桩婚姻的主要条件。结婚就像闪电,年轻人从认识到步入婚姻殿堂多则十几二十天,少则三天。人不是一般的动物,这种结婚仓促,婚前缺乏了解,相处时间较短,感情基础薄弱,必然导致婚姻质量不高,离婚率高,单亲儿童多等系列问题,给社会留下不安定因素。
2、“炫富式”的婚姻
“土豪”们的炫富攀比助长了聘金的逐年飙升。中国人历来讲究面子,讲排场、讲身份地位、讲高人一等,婚事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炫富攀比正好迎合部分“土豪”的这种心态。他们之所以婚事大操大办,乐此不疲,因为这个平台不但能展示他们创业能力和经济实力,还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开路和造势的作用。这些年,莆田沿海农村地区部分先富者把高额聘金作为沽名炫富的作秀的手段,从而引起跟风攀比,社会也逐步陷入一个思想怪圈,以金钱论等级,体现身价,认为聘金越高身价就越高,导致沿海农村年轻未婚女子身价飙升。相信大家在网络上也看到了,莆田东庄镇有个村,有个漂亮女孩被几个男孩看中,大家竞相开价,并以谁开的价高为荣,大富人家甚至开出200万的天价聘金,其实这并非个案。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对于“土豪”们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不少普通家庭而言,为了娶媳妇不得不举家借债。这种撑起面子,缺少里子的婚姻陋俗让许多家庭望而生畏,苦不堪言,让许多本该幸福美满的小家庭无果而终。
3、“家族联盟式”的婚姻
中国历史上有“政治婚姻”,而今天在莆田沿海地区出现了家族联盟式的婚姻。普通人家的女儿嫁给富裕人家,除了看重对方高额聘金外,更看重的是这样的婚姻可以与对方家族建立关系。所以,把女儿嫁好人家,对普通家庭来说,不仅仅关系女儿的婚姻生活,更影响的是整个家庭的命运。即使是女方家本身就是有钱人家,选择对象也照样看重对方家庭的财力。这样的婚姻被认为是有助于两个家族在商场上的强强联合。家族联盟式的婚姻并不是什么新的事物,但对于莆田沿海地区却是新的婚姻模式,并且受到人们的追捧。
4、“圈内”婚姻
高额聘金与“圈内”婚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莆田沿海地区,有种传统习俗:为了便于了解对方家庭情况和婚后生活,父母辈为子女选择配偶时往往倾向“圈内”嫁娶,即就近选择本镇甚至本村的青年进行通婚,这在当地被当成是一种所谓的“荣耀”、“有面子”、“有本事”;而从外村、外地、外省娶来的媳妇则被看成是“丢人”、“无本事”、“窝囊货”。而莆田沿海地区男女比例失衡,婚姻成为女方市场,聘金数额由女方主导,女方岁数越小、相貌越好身价越高,男方要娶就得接收。
婚姻习俗是人们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经商富裕、攀比炫富心理、家族联盟,加上当地的习俗等,促成了当今莆田沿海地区独特的高聘金婚姻。
二、培育健康的婚俗文化需多措并举
婚育派生小家庭,演绎大社会。高聘金不仅给婚姻当事人和当事人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为婚姻家庭建设埋下隐患,如任其发展和蔓延,也必将败坏社会风气,不利于和谐社会、文明社会的建设,必须对这一问题衍生的社会危害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控制和治理。
1、加强宣传,形成共识
婚姻习俗的彻底变革,必须依靠当地人的自我觉醒,借助内生动力排除不良风气蔓延。目前高聘金礼金的现状群众感到深受其苦,从内部实现变革的愿望强烈,恰恰说明移风易俗是人心所向。但这些年来,高聘金之风之所以愈刮愈烈,缺乏对移风易俗的舆论支持不能不说是一个相当主要因素。改革婚俗陋习,要有大的环境,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既不要更迫切。基层党委、政府应当顺应群众的迫切愿望,进一步加大宣传声势和引导力度,搭建平台,创设条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婚育观念的自我革新。要开展以革新婚俗为主的专题研讨,由党委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团体、村级组织、群众代表、社会工作者等参与研讨,群策群力,形成推动婚俗革新的统一意志,传递党和政府大力治理婚俗陋习的决心。要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开展一轮以排除婚俗陋习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党政干部,社工人员、民间知名人士深入村庄,组织开展“群众讲堂”,采用群众易于接收的方式开展文明新风教育活动,增强群众自我革新意识,转变观念。要加大舆论介入,充分利用当地电视、网络等媒体,制作专题片、开设专栏、滚动宣传,大造治理婚嫁高聘金彩礼的舆论声势,镇、村一级还可以通过编发宣传册子、张贴教育挂图、宣传标语等形式,深入宣传婚俗陋习的危害。对于自觉打破婚俗陋习、倡导婚事新办的典型,要大力宣传,在社会形成正面引导,引导婚俗改革。
2、抓住关键,示范带动
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党员干部和其他有影响力人物的引导示范作用十分重要。所以,在治理婚俗陋习问题上,应当管住核心人物,搞好源头治理,使其在引领婚嫁习俗变革上发挥正能量,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此要三大人群,要抓好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队伍,结合现有干部人事制度,强化教育管理,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在当地移风易俗上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要做好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外出经商人员的工作,这些人在当地影响大,而且对家族内部事务有充分的主导权,要充分发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在反对婚俗陋习问题上表态、发声,发挥正面影响,并在这些人中树立革新婚俗的典型。要抓住村组干部、乡村“知名人士”等关键力量,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村组干部做好移风易俗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好村“老协会”等群众组织的力量,引导乡村“知名人士”参与婚俗革新,带动整个社会婚俗风气的明显好转。
3、刚性约束,奖罚得当
在思想多元化条件下,农村高聘金不是靠口头提醒或简单的思想教育能够纠正和制止的,必须要一定的刚性约束。要探索建立自我约束机制,个乡镇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各村居制定一些切合本村实际的、村民认同的村规民约,将聘礼金封顶数额明确列入其中,通过大力宣传,形成道德力量和舆论压力,对高聘金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要探索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治理高聘金婚姻,还要其他政策措施的有效配合,在婚姻登记、计生服务、建房审批、社会保障等方面配套跟进、综合施加影响。对于一意孤行造成恶劣影响的要按照规定坚决给予处罚;对于表现优秀者,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从精神、物质、政策优惠上或者优先权上给予表彰奖励。通过奖励机制的建立、运转和保持,对高聘金婚姻形成打压势头,随时间的推移,逐步推进莆田沿海地区形成健康文明的婚俗新风。
文/杨凤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