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 来源:楚天法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合同管理,法律风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17 17:03
【摘要】法律风险是企业实施合同管理中较为常见的风险种类之一,对法律风险的防范在企业的合同管理中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企业合同管理中可能会遇到的法律风险,并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以及管理办法。
【关键词】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市场交易环境的错综复杂,市场主体的法律意识不断加强,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一个管理职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济市场中风险无处不在,企业作为最活跃的市场主体更是要面对形形色色的风险。法律风险是企业实施合同管理中较为常见的风险种类之一,对法律风险的防范在企业的合同管理中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企业合同管理中可能会遇到的法律风险,并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以及管理办法。
一、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企业合同管理中法法律风险可以分为内部法律风险和外部法律风险。内部法律风险是指由企业内部管理、经营决策等因素引发的法律风险。外部法律风险是指由企业以外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等因素引发的法律风险。合同管理中所产生的法律风险往往产生与合同订立阶段以及合同履行阶段。
1、合同订立阶段的法律风险。合同是一个针对于成立合约双方的动态过程,合同需要经历合同订立——合同履行——合同终止的一个封闭式流程。合同订立过程相对于其他两个过程而言,其复杂性越高,对于合同后期的管理产生的影响也最大。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妥善处理合同内容所涉及到的各个法律部分环节,极其容易产生法律风险,并且甚至能够决定整个合同行为的成败。
在合同订立的过程中,需要将所有合同履行过程中,企业可能遭受到的风险形成文本内容,罗列在合同之中,实际上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规避合同风险的先决条件之一。在这一个过程中,对合同主体资格以及资质的调查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如果不能够准确的对合同主体的资质以及相关资格进行定位,那么在后续的履约阶段,将会产生一系列的法律风险,例如未参加年检、营业资格吊销、履约内容超出了经营范围,没有活动相关的经营资质,极有可能产生行程处罚风险。除此之外,合同签订不符合法定程序也将会导致合同无效的法律风险。
2、合同履行阶段的法律风险。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相对方履约能力降低而给合同当事人带来的法律风险。履约能力即合同当事人履行合同的能力,履约能力既包括支付能力也包括生产能力。合同当事人作为市场主体,面临的风险是多方面的,有的风险来自于外部,有的风险来自于企业内部,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其支付能力和生产能力。如合同当事人和金融机构的关系恶化就可能会影响其支付能力,合同相对方就有可能因此受到牵连。对于某些特殊行业里的合同履约存在极为复杂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因而在合约履行过程中,还会产生由于合约内容的变更产生新的法律风险。除此之外,合约履约阶段还会产生由企业诚信缺失导致的欺诈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形式为许多企业恶意隐瞒真实实力,制造虚假真假,让企业上当受骗。
二、企业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
风险的防范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部分,针对企业的合同管理,在企业内部设置完善的法律事务机构十分有必要,这是企业在防范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的最为有效的组织保障,对于条件有限的企业来说,也可以通过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来化解企业合同管理中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对于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防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企业内部的合同评审机制。对于合同的签订,企业首先应该持有谨慎的态度,同时需要根据企业内部所指定的合同评审机制,从源头上做好合同的风险防范,降低合同的签订过程中一些由于自身审核疏忽所造成的法律风险。合同评审体制的核心在于合同的会签机制,也就是在合同签订之前,必须由企业各个部门负责人,站在自身部门的发展的角度上,对合同内容进行审核,明确合同内容,拟出待变更事项,经过层层的会签,保证合同内容是有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的,也做好对合同风险的事先防范。
2、做好合同主体的相关调查。企业对于与之签订合同的主体,要做好相关的资质资格调查。调查内容包含有该组织机构的履约能力,如注册资金、实有资本等财务状况;厂房、厂址、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等生产能力的调查,经营范围、市场竞争能力等经营内里。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从多个权威机构调查合同主体的履约信用,可以通过金融机构、相关征信体系、过往合作者的评价、经营历史等多个体系去调查合同主体的信用,并通过企业内部的法律顾问以及相关负责人去共同评定该企业的履约信用。其信用等级的评定需要从官方渠道获取其年检材料、注册材料、审计报告等,以及根据企业行业的特点搜集与同行内有过合同关系的履约情况。通过仔细的调查审核制度,来建立企业内部的合同诚信名册,建立诚信客户群组,对于履约信用差的合同主体,应在企业内部网站予以公布,避免与之再次发生合同关系,避免诚信缺失带来的法律风险。
3、树立法律防范风险意识,提升企业员工的法律水平。树立正确的合同法律风险意识是企业迈向成功的一把钥匙,但树立企业的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职能的人员采取不同的策略。针对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我们需要通过建立健全、长效的领导干部学法机制,制定合同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不断开展合同法律知识培训,让合同法律风险成为决策制定过程中的考虑因素,改变法律事务可有可无的错误的习惯思维。针对企业内的法律工作人员,要重新理清思路、将先进的合同法律风险管理观念注入到日常合同管理中,要正确认识到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并且重视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不忽视任一环节的风险控制。针对其他人员,我们要根据他们的岗位工作实际需要来出发,分别对他们进行一般合同管理风险知识的培训和专业性较强的风险培训,增强其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和处理风险能力。
三、结语
信息时代,企业实施合同管理中需要企业加强法律机构设置、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提升企业员工法律水平,才能保证企业在合同签订以及后期履约中尽可能的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
参考文献:
[1]邓江凌;企业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理论学刊,2010
[2]樊进光;打造合同管理的理念[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2
[3]陈通、任明、宫立新;企业合同管理风险辨识及评价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2。
文/赵云
